|
||||
|
|
长期以来,各级领导什么政绩工程、民生工程、形像工程等等,在很多工程中都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形像名称。很多巨资打造的工程在全国许多城市遍地开花,这种表面无限风光的工程,而其实质是在人为地制造劳命伤才,毫无意义,甚至一臭万年的烂工程。
广州日报2009-01-07 :设计总投资3500余万元、有万州形象工程之称的“三峡明珠观光塔”,轰然“谢幕”
伴随着这一“标志性建筑”的轰然倒下,数以千万计的财政资金也灰飞烟灭,纳税人的巨额血汗钱化为齑粉。如果这个形象工程在动议之初即能被制止,巨额资金就可以用于包括改善民生在内的实际事项上,免遭浪费。近年来,尽管形象工程遭到公众的反对与舆论的批评,但并未阻止一些地方的形象工程依然层出不穷地“涌现”。如江苏淮安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就在民众的反对声中动工建设。
正因如此,唯有真正“拆除”一些地方官员心中的形象工程思维,让形象工程意识在各地官员心中轰然倒下,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形象工程之风,从根本上防止财力浪费与民众利益损害。一些地方之所以会建设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就在于一些官员心目中“矗立”着顽固的形象工程思维。形象工程思维不除,形象工程浪费就不会停止。而要“拆除”部分地方官员心目中的形象工程思维,就必须通过制度建设让官员们不敢、不能、不想建设形象工程。
所谓“不敢”建设形象工程就是要实行严厉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建设形象工程的官员坚决实施问责;所谓“不能”建设形象工程,就是要建立工程建设科学论证与征求民意制度,防范个别官员出于好大喜功等原因擅自拍板建设形象工程;所谓“不想”建设形象工程,就是要完善官员政绩考核制度,让喜好建设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官员失去升迁机会,从而使其消弭建设形象工程的欲求与冲动。唯有如此,才可能将形象工程思维“连根拔除”,最大限度地避免各类形象工程的出现。
光明日报:对形象工程出手阔绰,不惜大手大脚;对民生工程则是囊中羞涩,甚至一毛不拔。这是当下一些城市发展中的怪象,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近日,媒体报道陕西汉中市有近20个十字路口、交通要道没有红绿灯,以致交通事故经常发生。有关部门对此解释是财政经费紧张,但该市在原中心广场改造不成功的情况下,最近又决定将耗资数千万元改造桥北广场。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江西抚州市可保护人口14.5万、耕地12.29万亩的唱凯堤雨中决口,损失高达10亿元。市领导一再把问题归咎于防汛设施建设“资金短缺”。然而,有心人也注意到,该市在抚河边建造水景的投资达到了3000多万元,超过唱凯堤防汛加固工程总投资的10倍。
类似案例屡见不鲜,人们对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愈加忧心忡忡。一些城市,既有光鲜亮丽的“不夜城”,也有大量的“瞎子街”;既有“五十年不落后”的宽马路,也有排水不畅、垃圾遍地的“泥巴街”;既有气势恢宏的摩天大楼,也有经常运转不灵的地下管网系统;此外,高级公厕越建越多、星级指数逐渐走高,但公厕少、如厕难等问题却愈来愈突出。这一“明”一“暗”,构成了城市的双面。
何以至此?一方面,是扭曲的政绩观作祟。一些干部树“政绩”,只对立竿见影的“显绩”工程兴致很高,对打基础、管长远的“硬骨头”却兴趣索然。这样的“政绩”越多,则百姓受害越甚,发展大局受损越重。另一方面,现有的政绩考核体系也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地方,难以遏制一些干部的“逐利”冲动。如果说民生问题在干部的政绩构成中只是软指标,诸如有钱装“面子”、无钱修“里子”的现象就不会杜绝。
事实上,徒有“面子”,没有“里子”,最终会失去“面子”。所以,只有“里子”做好了,“面子”才会更靓。要做好城市的“里子”,首先,决策者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提高领导水平,不搞主观臆断,不搞违背客观规律的“拍脑袋”决策,不追求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提哗众取宠的空洞口号;其次,要优化城市建设项目的决策机制,提高城建决策的透明度,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城建决策管理机制;第三,要对政绩考核体系进行制度性纠偏,增加民生指标所占比重,相应提高违规处罚成本。对于那些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只有严厉问责,才能把城建决策者的注意力引导到城市的科学发展上来。
综合《广州日报》《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