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你见过绒花、剪纸、布艺、葫芦画、根雕、抖空竹、走马灯等民间艺术吗?
7月9日,记者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组织的题为“失落的民俗——民间艺术的探寻与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在南京民俗博物馆开展,学生们探访了解这些传统民间艺术的现状。队长管胜男告知,“很多民间工艺面临着失传的窘境,结果不容乐观。”
绒花是南京有名的民间工艺。年近退休、身患残疾的绒花艺人赵树宪老人向学生们详细讲述并表演了绒花的制作步骤。他说,在市场上,蚕丝是十分昂贵的,而绒花的原材料就是蚕丝。老人所用的蚕丝均是自己采购的,800元一公斤。除却蚕丝,制作绒花还需要铜丝、银丝、染料、碱水等原材料。制作一朵绒花是十分耗时的,老人平常制作绒花,就要花费一个上午的时间,这样制作出来的绒花每个价格在150元左右,但在现在的市场上,销量近乎为零。赵树宪介绍,现在市面上的绒制品很多都是人造的蚕丝或是化工纤维,制作也只能勉强算得上合格,饰品一类的则越来越趋于商业化,真正有艺术观赏价值的很少。老人在最后表示到他2014年准备退休,不再制作绒花了,但又找不到愿意传承的人,这给他带来了很大的遗憾。
据管胜男介绍,在现代化社会,传统手工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工业生产逐步取代了手工的制作。然而手工作品具有精细、富有神韵的特征,民间艺术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一部分,正面临着被时代抛弃、被公众遗忘的困境。“我们希望通过寻访民间艺人来了解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以及保护措施,并呼吁全体市民加入到保护民间艺术的行列中来。”
此外,成员们还采访了剪纸、布艺、葫芦画等民间艺术家,队员陈霞说:“这些民间艺人为了保护这些文化遗产付出了不少精力和财力。对于大学生们采访,他们并不觉得这是叨扰,都对此怀有一种十分感激的心情,常在我们访问末了对我们说‘谢谢你们的关照’,这让我有一种心酸感。”
探访同时,队员们还将所见所闻拍成DV,完整记录各位传承人对自己技艺的介绍、对民间艺术现状的认识和对未来的期望。他们希望借纪录片给公众一个认识了解民间艺术的平台,更希望借这个机会可以为各项技艺找到适合的传承人,将这些文化瑰宝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