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时值中秋佳节,中国道教协会副长黄信阳为道乐爱好者,同时也为中国乐坛献岀又一道精神大餐——“神州和音”。“神州和音”是在河北道教界祈祥纳福暨庆祝建党90周年音乐晚会的基础上,由黄信阳主持并主编的道教音乐圣典,已由(中国)宗教文化岀版社正式岀版,中秋期间将在海内外公开发行。
道教音乐始于汉代,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道教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道教音乐中的诸多道乐、曲牌,大量吸取和糅合了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的曲调和演奏方法,成为一种艺术性极强的宗教文化形式。道教音乐也是道教仪式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具有烘托、渲染宗教气氛,增强信仰者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和对神仙的崇敬。作为一种古老的宗教音乐,在内涵上,道教音乐渗透着道教的基本信仰和千百年来的东方哲学思想,且有自己独特的音乐旋律。其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时而欢乐轻快、时而优美恬静、时而悠扬缥缈,不同的乐声生动地体现了不同意境。它主要用于颂赞神仙、祈福禳灾、超度亡灵和修持养炼。它的美学思想反映了道教的追求长生久视和清静无为,曲调庄严肃穆而清幽恬静。通过音乐的烘托、渲染,道教的斋醮仪式显得更加庄严,更加肃穆,更加神圣和神秘。
道教音乐一般由声乐和器乐两部分组成,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独唱、齐唱、独奏、合奏、伴奏等形式。中国历史上曾有不少各垂青史的道士音乐家,近代最著名的当属阿炳,他的《二泉映月》等更是中国民族音乐的典范。道教音乐尤以全真正韵的《十方韵》最为有著名。特别是清末白云观著名主持孟永才把《十方韵》改为《北京韵》后,更加闻名遐迩。但后来,随着内忧外患的不断发生,加上众多高龄道长的羽化和云游它方,道教音乐濒临失传。为了抢救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瑰宝,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黄信阳入住白云观后,在《北京韵》的音韵基础上,经过十几年的长期研究探讨,后来,又请了中国音乐学院的音乐专家和全国各地名观大庙擅长道教音乐的道友一起来挖掘整理白云观的音乐,并不断得到补充、发展与完善,吸收民间音乐和宫廷音乐的有效成分,甚至吸收融合地方戏曲和民间小调的韵律,逐渐形成一套由经乐与器乐组成的完整的曲调幽雅婉转的道乐。
之后,黄信阳于1988年9月,在全国率先成立北京白云观道教音乐团,并岀任首任团长,1996年2月又出任河北省道乐团团长。并率团多次出访新加坡、台湾、香港、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举行公开演出,在海内外引起巨大的反响。而擅长鼓和提钟乐器演奏的黄信阳,也公认为道教音乐的“第一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