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大剧院与“国际”接轨的思考 | |
发起人:pettev 回复数:1 浏览数:14598 最后更新:2011/1/21 16:36:55 by cqq |
发表新帖 | 帖子排序: |
pettev 发表于 2010/12/19 20:07:01
|
大剧院与“国际”接轨的思考 记得去年国家大剧院第一届歌剧节上演之时,便有了“歌剧大跃进”的说法,不过,如果盘点一下2010年北京的歌剧市场,去年的繁盛还只能算是序曲,无论从上演剧目的数量、质量,还是运营能力的专业化程度,今年,才真正称得上是“歌剧大跃进年”。其中国家大剧院第二届歌剧节从4月15日至7月3日,汇集了中外12台剧目,演出场次达到47场,尤其是经典歌剧大制作令人大开眼界。10月间的北京国际音乐节也以全新思维制作和引进三部歌剧引人关注。
《奥涅金》 谁更“正宗” 今年大剧院歌剧节的开幕式,由享誉世界的波修瓦(莫斯科大剧院)带来当年就诞生于该剧院、堪称“最正宗”的柴可夫斯基歌剧《奥涅金》。俄罗斯新锐导演迪米特里·契尼亚科夫执导的这个2006版以简洁、现代、充满戏剧张力令人在惊心动魄中赏心悦目,堪称2010年度北京歌剧舞台上最精彩制作。 与此同时,由于契尼亚科夫大胆的删改和全新诠释,也引来北京歌剧界的巨大争议。上世纪五十年代曾在俄罗斯留学期间主演过剧中女一号的中国声乐教育家郭淑珍教授表示了对波修瓦新版的强烈不满,她认为尊重老柴原著远比追逐当今世界潮流的“搞新意”重要得多,而她以中央音乐学院为班底的2008版《奥涅金》也在今年初冬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经典制作、经典诠释是这一版的追求。而关于《奥涅金》“正宗”的大PK其实很纠结。 大剧院 接轨“国际” 鉴于第一届歌剧节中国导演的眼界局限和制作团队整体的初级阶段,大剧院以今年歌剧节新制作《茶花女》、《卡门》、《爱之甘醇》三部大戏,邀请了欧美的三位世界级名导以及舞美、服装、灯光等一整套堪称北京历史上最豪华壮观的国际创作团队。 美国著名导演弗兰切斯卡·泽贝罗执导的《卡门》,以经典舞台和“大尺度”表现爱与情,做国内导演所不敢,演国内演员所不愿,让中国观众深切感受舞台艺术与生活现实之间、东方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而《茶花女》更以其大胆新奇的舞台表现手法令人称奇叫绝,前倾的巨幅镜面映照出地面的图案和俯瞰舞台的神奇视觉,大有“天上人间”的视觉奇幻。尽管年逾七旬的指挥大师洛林·马泽尔的音乐气质迟暮,甚至影响到演员的歌唱,但他的超强人气无疑大幅提升了该剧的票房号召力。 音乐节 新戏“弄潮” 大剧院经济实力强大,歌剧制作在国内独步天下,在国际上也已令欧美一流歌剧院心生艳羡,往年引领北京歌剧舞台潮流的北京国际音乐节,今年也不得不灵巧转身,以引进欧洲最新制作《塞魅丽》和委约新作《白蛇传》、《咏·别》“弄潮”。 《白蛇传》为北京国际音乐节与波士顿歌剧院联合委约周龙作曲,剧本则是一位美国人以英文写成,由美国人执导,由中外歌唱家用英语演唱;《塞魅丽》则是由完全不懂歌剧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张洹,以全部的中国元素诠释的一部英国300年前的巴洛克歌剧。其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西方歌剧选点之巧妙,精神契合度之高,令人叹为观止。其戏剧表现力和说服力之强大,远在专业歌剧导演之上。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该版本已经沦为一件精彩的张洹个人艺术品,作为歌剧界的个案,它不应该被复制;叶小纲的第一部歌剧《咏·别》被认为是今年音乐节的独家委约新作,以歌剧讲述中国京剧人的故事,其入手别出心裁,音乐笔法在中国旋律中融入极其丰富细腻的欧式色彩,走向欧洲主流歌剧院,是这部戏下一步的追求。 世博会 引进《指环》 瓦格纳的歌剧巨制——四幕连环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从来都是轰动世界的歌剧大事件,因此,虽然今年不是在北京而是在上海大剧院上演,但必须关注。《指环》第一次造访中国是四五年前的北京国际音乐节上,由德国纽伦堡歌剧院带来的“神话版”,轰动一时,剧院总经理甚至因北京的大获成功而被挖走荣任柏林国家歌剧院总经理。今年造访上海的是水准更高的德国科隆歌剧院,而带来的版本则是全新的现代版,现场观众评价之高也是上海方面引以为傲的。上海的歌剧观众远远少于北京,欣赏歌剧的氛围也远逊于北京,因此精明的上海演出商极少引进国外歌剧,正是世博会的号召力让《指环》有了降低成本和高票房的机会,而且此次在上海演出达到了两轮8场,超出了北京的一轮四场。而在中国,这个纪录在今后很多年里都很难会被超越。 ■评论 歌剧大腕儿“你要当心!” 歌剧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讲是舶来品,是外来艺术,最大的障碍就在于语言,音乐再上口,仍是不知所云如坠五里雾。在今天快餐文化时代,有耐心去慢慢理解细心品味的人越来越少了。在大多数中国人眼里,歌剧既遥远且高深,这其实是一种因为不了解而造成的误解。在意大利,歌剧就像是中国的戏曲,他们的歌剧观众就像是中国的戏迷,对每一句唱词和旋律了然于心,对每一位名家的演唱风格有自己的评判,唱得好便欣喜若狂喝彩叫好,唱得不好自然要送出倒彩,甚至轰他下台。这是看意大利歌剧的文化。在中国,“见多识广”的歌剧迷毕竟是少数,礼仪之邦,为外国戏喝倒彩又觉得不够礼貌,不温不火的客气掌声更为常见。 不过,随着近年来国际大歌剧院的频频亮相京沪,尤其是国家大剧院的海绵效应,国际上的顶级歌剧院大制作蜂拥而至以及大剧院的着力涵养,歌剧观众群体正在迅速壮大,北京的观众从看新鲜变得“见多识广”了,《卡门》中有一句唱词,“若是你不爱我,我爱你,我爱上你可要当心!”那天,在大剧院,几位歌剧迷已经表达出了他们对于上演的每一部歌剧、每一位登台名家的喜爱以及风格的了然于心。是时候了,如果有谁再敢糊弄着唱,“你可要当心!” 李澄 ■花絮 ●去年歌剧节上,意大利帕尔马皇家歌剧院带来的威尔第名剧《弄臣》,以其头牌世界级男中音里奥·努奇的精彩绝伦的演唱,赢得在场观众欣喜若狂的喝彩声。在第二幕结束时,他单腿跪地谢幕,随后拉着女高音返场那段激情四射的“复仇”二重唱,令北京观众犹如“过大年”。 今年,里奥·努奇不仅比去年加演了一场《弄臣》而且场场返场“复仇”,尤其令人称奇的是在他的独唱音乐会上,他力邀嘉宾女高音张立萍连续三次“复仇”,现场之亢奋癫狂无以复加,宝刀不老的赞誉不绝于耳,但内行人揭底:“复仇”最高潮、最刺激的高音都只是女高音在卖力气唱,男中音却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坐收渔利,赢得最佳的现场效果和赞誉。歌剧老油条的智慧不得不佩服。 ●年初,中国爱乐乐团联袂上海歌剧院上演李卫执导的音乐会版维也纳轻歌剧莱哈尔的《风流寡妇》。该版以德语原文演唱,以中文道白而且几乎全部经李卫“篡改”,结合当代中国的现实语言词汇和风云事件,爆笑全场。在中国,轻歌剧、喜歌剧难以上演的最大障碍就是道白,“落地”是必由之路,此次,中国爱乐和上海歌剧院力推中文道白,效果不错,但可惜只有两场,未能激起涟漪。倒是指挥余隆放下身段与女演员们一起跳起了康康舞,颇有正月间百无禁忌的身心放松。 ●今年的《指环》在《齐格弗里德》中男高音声音疲惫竟遭北京前去的一批“瓦迷”带头起哄喝倒彩,成为一时间京沪乐迷的美谈。因为在行,更因为嘴刁。以至于科隆歌剧院院长公开宣布在第二轮时从德国速调一员名将前来替换。院长给出的说法是,这就好比主场的球迷,就是要看主队进球赢球,可是却踢了个乌龙球,换人是必须的。其实,喝倒彩也是从北京开始的。去年帕尔马皇家歌剧院的《弄臣》首场,北京观众不仅给里奥·努奇喝彩,也给那个略逊的男高音喝了倒彩,只不过德国人脸皮薄对艺术更严谨罢了。 晨报记者 李澄 |
cqq 发表于 2011/1/21 16:34:49
|
值得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