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传记片《演员于是之》北京卫视明首播 | |
发起人:oecqvg 回复数:0 浏览数:12699 最后更新:2009/11/25 17:28:00 by oecqvg |
发表新帖 | 帖子排序: |
oecqvg 发表于 2009/11/25 17:28:02
|
传记片《演员于是之》北京卫视明首播 18集电视人物传记片《演员于是之》26日将在北京卫视首播,透过这部纪录片,观众将感受到82岁高龄的著名表演艺术家于是之的酸甜苦辣。 这部纪录片于2007年5月开拍,历时三年,以“平民”视角,完整而生动地展现了于是之的艺术人生,也不回避他在创作遇到苦闷时以摔碗来发泄的细节。 今年,于是之被中国文联和中国剧协授予“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2007年中国话剧百年诞辰之际,他被文化部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荣誉称号。他被认为是中国话剧表演学派的领军人物。面对种种赞誉,于是之说“这是拿小人物开心”。而他最乐于接受的称谓是“演员于是之”。 于是之,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于是之,原籍天津, 1927年出生于唐山,百日丧父,后随母迁至北京,曾在北平孔德小学读书,毕业于北师附小。初中就读于北平师大附中,毕业后因家贫辍学。15岁起曾做仓库佣工,后当抄写员。1942年参加北平青年组织的业余戏剧活动,1945年秋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不久失学加入祖国剧团,参与《蜕变》、《以身作则》等剧的演出。1947年进入北平艺术馆,参加《上海屋檐下》、《大团圆》等剧的演出。1949年2月参加华北人民文工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前身),1951年塑造了《龙须沟》中程疯子的艺术形象,奠定了他优秀话剧演员的地位。此后相继演出了《关汉卿》、《雷雨》、《名优之死》、《茶馆》、《女店员》、《丹心谱》、《请君入瓮》、《洋麻将》等剧,都取得成功。此外,他还在电影《青春之歌》中扮演余永泽、《秋瑾》中饰贵福,并和曹禺、梅阡合作创作了历史剧《胆剑篇》,与英若诚、童超合作改编了话剧《像他那样生活》。于是之1985年当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第四届副主席,1988年当选为北京市戏剧家协会第二届主席。 于是之先生在电影《大河奔流》里塑造了中国电影银幕上第一个毛泽东主席的艺术形象。 作为一代话剧表演大师,于是之所演的众家人物们出神入化,倾倒一大批 “痴情”者,仅提《茶馆》,都知戏中有个做了一辈子顺民的王掌柜;都会说上句最能传神的:演绝了!在下有位做拍卖师的朋友,堪称为于是之的顶礼膜拜者,看《茶馆》已不下十几遍,其迷恋程度竟达这般:晚上乘十一时的火车欲出差,他事前算计好了时间,先去首都剧场看场《茶馆》,待“晕”够了,戏散罢则直奔火车站。而剧中凡王掌柜的台词,这位朋友不仅能脱口而出,其熟练利索如珠落玉盘,而且对于先生的声调语气、抑扬顿挫,皆尽模仿之能事,惟妙惟肖。这也是一种爱屋及乌。 于是之平生最为钦佩两位恩师:曹禺和焦菊隐先生。他认为这是两位学贯中西,颇具学者风范的戏剧大师,因而他首先提出了要 “建立学者化剧院”的思想。读书、求知、解惑与思索,已构成他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事情。每次去他家,总是见他独坐书房。一间不大的书房与四下里堆着的书,构成了他独特的精神世界。 退休后,他撰写了《论民族化(提纲)诠释》的长篇论文,主编了论文集《论北京人艺演剧学派》,这些不仅使他埋首书堆中苦读苦写,而且凝结着他对北京人艺舞台导演理论与实践以及北京人艺风格的精辟总结若以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形容于是之先生的晚年当最为恰当贴切。辉煌的演剧生涯夹杂着无尽的辛酸与苦涩、寂寞与兴奋伴着他走过了漫漫人生。于是之已不能每日居守书室,读书习字著文章;更难以起步去公园晨练或望望西山的落日,晚霞的余辉……在岁月的年轮里,他甚至差不多已忘记了他所熟悉的昨天,不记得那舞台上的王掌柜……一代话剧大师衰老了,看上去已然衰老得不太成样子……荣枯事过,喜忧心忘。一切都抛入了历史。绚烂归于平淡,宁静达以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