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亚欧戏剧人论坛在京开幕 | |
发起人:cqq 回复数:0 浏览数:12947 最后更新:2013/1/3 23:18:16 by pettev |
发表新帖 | 帖子排序: |
cqq 发表于 2012/11/4 22:40:20
|
亚欧戏剧人论坛在京开幕 作为中国国家话剧院第五届“国际戏剧季”中“华彩欧罗巴”的重要活动,“2012亚洲欧洲戏剧人论坛”11月4日在北京召开。
国际剧协主席、亚洲戏剧人联盟(简称“亚戏联”)常任理事兼洲际交流委员会召集人拉门度·马珠姆达,亚洲戏剧人联盟理事长、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周志强以及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菲律宾、越南、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亚戏联理事、戏剧专家,以“交流、合作、互助、共赢”为主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论坛上,与会者分享了在戏剧发展方面的经验和感受。中国国家话剧院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话剧院院刊《国话研究》主编颜榴认为,对观众的培养是中国当代戏剧发展的重要因素。她介绍,国话在这方面做得比较超前,比如除了会针对每个戏进行演出营销和推广外,还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介绍国家话剧院,普及戏剧知识和教育。 越南话剧院院长、越南青少年剧院院长黎雄则建议亚戏联采取更多具体办法培养人才,如组织论坛培训年轻人,形成亚洲国家自己的培训方式和体系等。 周志强也强调创新对戏剧发展的重要性。“戏剧本体才是最有吸引力的,艺术家的创造和创新赋予戏剧魅力。中国国家话剧院强调艺术家艺术风格的多元化,并用这种多元化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至于戏剧发展的资金,在世界各国戏剧人来看都多少是个问题。多雷纳方剧团编剧克劳蒂妮介绍,在法国,有两种获取资金支持的方式,一是个人寻找资金资助,二是公共戏剧由政府支持。“对于公共戏剧来说,政府的资助不是太够,一些公众会自发地来为我们争取资金支持,我们也会通过剧院运营或者市场收入来支持发展和创作。” 拉门度表示,很多时候,表演团体参加艺术节其实没有收入,主要是向外界“宣告自己的存在”,给世界了解他们的机会。对此,哥伦比亚瓦耶大学艺术系戏剧部教授、俄罗斯话剧《图兰朵》导演马政红说:“剧团获得的政府资金有限,但年轻人可以通过演出活动得到锻炼,了解老百姓真正喜欢的是什么。” 日本中国文化艺术中心株式会社社长程波的公司在日本的商演一年能达到600场至700场。他介绍了寻找戏剧资金赞助的几点经验:第一要有好创意;第二要有具备经济实力、热爱文化的好朋友。此外,可以充分借助社会力量。同时,起用部分日方非专业演员,既节约了资金,又创造了经济价值,还使得剧目更加普及化、群众化。他还建议成立亚戏联基金会,资助各国最能代表亚洲水平的戏剧,亚洲各国甚至可以尝试联合制作一台戏剧推向世界。 韩国明洞艺术剧场艺术指导具滋兴等多位与会者则建议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把表演机构及所拥有的剧本、导演、演出的信息和数据发布到更广的范围内。 拉门度介绍了亚戏联自去年10月在重庆正式成立以来的相关情况,提出要进一步加强亚洲戏剧和剧院之间的联系。“我们的目的是在不同文化间进行交流,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彼此。”他说,“我们总是把眼光投放到西方世界,却不知道邻居在干什么。这种过分关注西方的情况必须转变。亚洲是一个文化艺术的宝库,我们要更好地把其中的艺术宝藏展示出来。”他建议用英语和法语翻译更多的剧作,同时在网上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向世界披露亚洲戏剧的近况。 近几年,中国国家话剧院致力于戏剧的国际交流,积极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参与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英国爱丁堡艺术节等众多国际戏剧交流活动。国话自2012年初提出“走出京城”和“走出国门”发展战略,推动本土剧目走得更远,如2010年国话巨作《四世同堂》在台湾地区首演,2011年话剧《堂吉诃德》参加第三十四届西班牙古典戏剧节,2011年孟京辉导演的《恋爱的犀牛》受邀参加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两只狗的生活意见》受邀前往美国参加“中国:一个国家的艺术”中国文化系列活动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两年一度的中国顶级国际戏剧盛宴——“国际戏剧季”。从首届的“永远的契科夫”到后来的“永远的易卜生”“永远的莎士比亚”,再到上届的“华彩亚细亚”,每届戏剧季秉承为观众奉献国际高端戏剧的宗旨,凭借鲜明突出的主题和国际上乘的戏剧作品吸引着国内外戏剧迷。今年将持续至11月28日的第五届“国际戏剧季”,将有来自法国、丹麦、德国、俄罗斯及以色列的著名戏剧团体将携其力作登陆国话大小剧场及国话先锋剧场,上演包括两部国话作品在内的9部戏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