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诺贝尔文学奖获主:用诗歌对生活作出回答 | |
发起人:cqq 回复数:0 浏览数:14524 最后更新:2012/2/18 10:14:56 by cqq |
发表新帖 | 帖子排序: |
cqq 发表于 2012/2/18 10:07:07
|
诺贝尔文学奖获主:用诗歌对生活作出回答 2月初的一个晚上,波兰著名女诗人、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在她的住宅里于睡梦中逝去,享年88岁。这位世界级的诗人虽安详地离开了我们,但是她的诗歌却给喜爱她的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思考。我和她早在本世纪初就有交往,记得2003年出版我翻译的她的诗文集时,她还亲自给我写了题词:“诗歌只有一个职责,使自己和人们沟通起来。我的诗在中国如能遇到细心的读者,我将是幸福的。”2005年我去波兰克拉科夫参加世界波兰文学翻译家大会,还见过她一面,她慈祥的容貌和谦逊的谈吐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希姆博尔斯卡在世界各国包括我国的读者中,都有很大的影响。有的读者说:“读希姆博尔斯卡的诗,犹如走进了一座世界级博物馆——这是一个门类齐全、资料丰富、不单单是文物或者老古董的博物馆;这也是一个包括了人类世界的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的博物馆。”希姆博尔斯卡的诗的确是包罗万象的,她时而张开灵感的翅膀飞向无垠的宇宙太空;时而又带着某种睿智和幽默进入人们幻想的地狱;时而沿着历史的轨迹,回到猿人生活的时代,或者亿万年前古生物史上的恐龙时代,甚至地球上第四纪曾经存在但现已沉落到大西洋中的大西洲。但她更多的还是密切关注现实生活,她的诗歌创作从世界上的恐怖、战争、酷刑、罪恶到和平生活中的友谊和爱情,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政治争斗到一根树枝、一粒沙子都无不涉猎。像她这样心胸博大,敢于向人类所见、所感、所了解和亲身经历的一切发起挑战的诗人实属罕见。
希姆博尔斯卡承认,每当别人问她什么的时候,她都说不知道,这与其说是她的谦逊,还不如说是她勇于探索的表现,因此她的诗是很富哲理的,例如她在《数字π》中说: 世界上最长的蛇只不过十几米, 就是童话里的蛇也和这差不多。 但数字π的游行队伍 不会停留在一张纸的边上, 它会扩展到整个桌面上, 它会穿过空气、树叶和云彩,跨越城墙和鸟巢, 一直伸向无垠的苍穹。 诗人通过π这个永远除不尽的圆周率,说明了尽管科学飞速发展,但无论对哪种科学的探究,都是没有止境的,对无垠宇宙的探究更是没有止境的。这提示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停滞不前。 希姆博尔斯卡对世上的各种事物也往往是从宇亩或整个世界的角度来看待,在她看来,天空无处不在: 天空是一个空间,是一堆碎屑, 它散乱不成形,它重岩叠嶂, 它在宇宙游弋,它到处飞翔, 它不时吹起一阵阵微风,不时闪着亮光, 它无处不在。 因此天即地,地即天,“如果考虑到宇宙是一个整体,天地之分并不是正确的分法,/最高的山峰并不比最深的峡谷离天空更近 ”。因此在世界上,也没有国土之分。 啊!人类的国界并不是那么严密, 有多少云雾不受惩罚地从它们的上空飞过, 有多少沙漠上的黄沙从一个国家飞到另一个国家。 如果抛弃人世间的一切荣辱和纷争,把人的本身看成和宇宙天地是一个整体,这近乎于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波兰著名作家、190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亨利克·显克维奇在19世纪70年代旅游美国时,曾表示他在这里的“欢乐总是在我忘却自己的短暂时刻,在我忘记了人生而全神贯注于自然的时候就会产生”。他见到当时居住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华人都信佛教,认为佛教中的涅槃也并不虚幻,而是大自然的存在:“涅槃是总的存在、个人的灭亡。一滴水落在海洋里,就和海洋联在一起了,它不再是一滴水,不再是某种单个的东西,可是它存在于总的存在之中。人类的‘我’也是一样,他会分散在涅槃里,他作为‘我’已不存在,他不知道有自己,简单地说,他不存在,但又存在于涅槃之中。” 希姆博尔斯卡和显克维奇一样,具有包括从远古到今天、从宇宙天地到人存在本身和生活中细微末节的视野。她的视野是在无限的时空里,正像她在形容圆周率这个除不尽的数字时,说“它要促使那怠惰的永恒永远保持着永恒”。这里说的“永恒”是指无法穷尽,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因为这里所说的一切都是客观的存在,但她有时候问自己: 为什么我的身上包着一层皮而不是一层壳? 为什么我有一张脸而不是一片树叶? 为什么我的生命只有一次? 为什么我正好在地球上? 为什么在一颗小星旁? 这里的“小星”是指太阳,太阳和宇宙比当然很“小”。这里说的也都是客观事实,但又包含着人的主观因素,诗人想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什么,她要对这一切进行探究。但是在她看来,世间的事物并不是绝对的,因为“快乐总是伴随着恐惧,绝望任何时候也不会没有希望”。太阳和地球为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生物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但它们也会给人类造成危害。在人类社会中,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战争和恐怖从来就没有间断过,一场战争刚结束,打扫战场还在进行,“摄影机又奔赴另一场战争去了”。她还见到过恐怖分子在一家牛奶店里引爆了一个炸弹。她甚至不无遗憾地感到:“我们的20世纪本该比过去更加美好,可是这个目的却没有达到”,“不该发生的事发生得太多,应当发生的事却没有发生”。但是她也看到了在这个现实中有美好和值得称颂的事物,如为被压迫者的自由和解放而献身的英雄、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真挚的爱情和亲情等等,因此她热爱生活,看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 我对生活说,你很美好, 再也没有你那么丰富多彩, 你像青蛙一样的可爱,像夜莺一样的多情, 像蚂蚁一样的勤勉,像种子一样繁殖后代。 希姆博尔斯卡的诗歌充分表达了她对宇宙、世界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真挚感情。诺贝尔奖委员会在给她授奖时,瑞典著名女作家布里吉达·特罗锡说:“瑞典文学院把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看成是以诗歌的无可争议的纯洁和超常的力量来反映世界的代表,用诗歌对生活作出回答,表现一种生活方式的代表和以语言艺术表现思想和责任的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