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在线QQ群:179860768    关于我们   加盟须知   我要投稿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河北

河南

辽宁

吉林

江苏

四川

山东

内蒙古 

安徽

湖北

湖南

江西

浙江

福建

广东

海南

陕西

山西

云南

黑龙江 

贵州

广西

新疆 

西藏

青海

甘肃

宁夏

香港

台湾

澳门

 

首页

影视

美术

戏剧

文化生活

人物

人文

教育

国际交流

言论

地方文艺

商场

说图

 舞蹈

曲艺

 音乐

演出

城市旅游

展会

书法

文学

艺术家库

学术

文化产业

收藏

论坛

官司当唤起文艺批评的尊严
发起人:MUAVK  回复数:0  浏览数:14187  最后更新:2011/5/5 20:15:14 by MUAVK

发表新帖  帖子排序:
2011/5/5 20:10:39
MUAVK





角  色:普通会员
发 帖 数:189
注册时间:2009/6/17
官司当唤起文艺批评的尊严
  画家范曾与收藏家郭庆祥的名誉权官司引起公众和业界人士的极大关注。  提起打官司,旧时国人都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你说它是恐惧也好,厌恶也罢,反正是很少有人诉诸法律,争个是非曲直的。今日中国打官司者则越来越多,这标志着人们的法律权利意识逐渐觉醒。但是,这种法律公正意识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个经过反复才能渐次提高的过程。像当下一些文化官司,就有个对界限的认识不清问题,如诽谤与批评的界限,再者亦牵涉到艺术的理论、政策与为人的道德修养、境界,不是某条笼统的法律条文便能圆满和妥善解决的。就范与郭的这场官司而言,其胜诉抑或败诉,它对中国美术评论乃至整个中国文艺评论、文艺创作会产生什么影响,是不少有识之士所为之关切的。因为,兹事体大,关乎到文艺发展的走向,断断不可等闲视之。

  “流水线作业”现象的产生与我们当下的文艺批评绵软乏力不无关系。文学艺术的发展能否保持健康良性的态势,文艺创作能否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文艺批评攸关系之。而现在文艺批评的不景气是不争的事实,有人称美术批评处于“死水微澜没有学术争鸣的温吞水状态”,我以为是切中肯綮的。君不见,不痛不痒、溢美隐恶的评论,比比皆是,“有的艺术批评更是被金钱和利益‘绑架’,成了某些利益集团的工具”,像是个“跟班儿”的。批评家成了表扬家,极尽能事地唱赞歌,甘做“吹鼓手”,而生怕得罪了谁,以至于对咄咄之怪事居然鲜有人以为怪。由此看来,批评的环境若继续恶化下去,追求高品位艺术境界的艺术精英必将日渐稀少。惟其如此,像郭庆祥这种有文化担当之责、敢于“亮剑”、针砭时弊的批评家方愈显难能可贵。真正有力量的批评,就应当表现为对文坛正义的维护,对偏离文艺发展正确方向的错误取向的匡正。“眼里不揉沙子”,哪怕是面对“大师”也照样“口无遮拦”地直言,这是对文艺批评基本功能和效用的坚守。文艺批评的价值和意义很大程度上也恰恰就在于这样的坚守。

  文化的规训力量来自有根有据有见解的深度批评。其实,批评即创造,批评不仅是文化建设的动力,而且批评本身就是创造性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唯有观点鲜明、是非明确的批评,唯有“逆耳忠言”,才能使人警醒,才能助推文艺创作向前发展。真正有艺术信仰、不负丹青的画家,面对批评当虚己以听、反躬自省,这不只是个人胸襟、气量、境界的事儿,也关系到营造一个开展正常文艺批评的良好环境的问题。


  范曾与郭庆祥对簿公堂,若能在法庭的公平秤上使是非曲直得以明确,那么,这场官司对文坛正义的伸张,对丑恶现象的抵制,当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反之,追求真善美境界者便可能成了灯火阑珊处的踽踽独行者,那实在是一种莫大的悲哀,是当代文学艺术深入骨髓的悲哀。“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是非曲直,自有公论,及时的振聋发聩的文艺批评必将重获尊严,展示出应有的力量,而那些具有中国气派、时代精神的艺术精品,也必将于滚滚红尘中彰显其生命力,经得起恒久时间的检验。                              《北京晚报》作者:弘之

精彩生活第一天

          进入论坛请遵守国家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1.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2.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3.文艺在线以及交流评论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回复中的任意内容。

              4.违反本网其他相关规定的,本网有权删除评论,严重者封闭帐号甚至封闭IP地址。

              5.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