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山西省著名表演艺术家王爱爱,曾九次进中南海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演出,曾主演《打金枝》、《明公断》、《算粮》、《三上桃峰》、《走山》等剧目。
“今年已是我踏进梨园的第66个年头,除了是一名演员,我还要做一位梨园教育者,这将是我晋剧生涯的又一个春天”,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晋剧传承人、“晋剧皇后”王爱爱对记者说。
王爱爱的表演艺术在时间的长河里被锻造得炉火纯青,1995年,在由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标志着全国演唱艺术最高水准的“金唱片”奖的荣誉榜上,晋剧只有两位——已故 “晋剧须生泰斗丁果仙”、“晋剧皇后王爱爱”——把晋剧推向辉煌的代表性人物。鉴于王爱爱对晋剧艺术的突出贡献,2001年10月18日至22日,由省文化厅主办、省晋剧院承办的“王爱爱舞台生活50年纪念活动”在并展开,活动包括王爱爱艺术研讨会、王爱爱个人交响乐演唱会、王爱爱师徒精品折子戏专场等。
73岁的王爱爱忙碌在山西政府刚刚成立的晋剧教学实践基地与人才培养基地之间,乐此不疲。她说,以后日子里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将所学所知传授于后人,这是对晋剧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使命。
王爱爱出生于梨园世家,7岁进入梨园门,不久便开始登台表演。奶奶筱桂花是当时小有名气的晋剧名伶,也是她的入门师傅。“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春夏秋冬从不间断,最渴望的一件事就是睡觉”。
“不仅如此,晚上睡觉时,还要把两腿轮换抬起垫到头下。但学艺的艰辛没有让我放弃,那时候我被观众称为‘金嗓子’,十里八乡的老百姓们会赶来看我的戏”,每每说起这些,王爱爱总是不禁流露出对晋剧的自豪感。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王爱爱凭借着唱腔音色甜美、灵巧多变、高低自如,在晋剧青衣行中已独树一帜,逐步形成了当时享誉中国戏剧界的“爱爱腔”。曾九次进中南海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演出。
而那时,在王爱爱的名字出现时,人们也总能看到四个字“晋剧皇后”。王爱爱称这是她晋剧生涯的第一个“春天”。
晋剧,又名山西梆子、中路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山西中、北部及陕西、内蒙古和河北部分地区。在20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曾有过鼎盛时期。但近几年来,也和其它剧种一样,出现了生存危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多元文化影响中国的内地城市,人们对古老剧种失去了兴趣。“晋剧弟子们纷纷转行,那时候我意识到,艺术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人才,而我不能只是一个梨园表演者,要变为梨园的教育者”,王爱爱说。
为保护这一剧种艺术,2007年,晋剧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次年,王爱爱成为首批山西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晋剧的代表性传承人。至今为止,王爱爱已经有20余个徒弟了。
王爱爱10日告诉记者,“当地的戏剧学院和晋剧院合作成立了人才培养基地与晋剧教学实践基地,晋剧表演艺术家们将定期到学校为孩子们教授指导,同时又会安排机会让学生走上梨园舞台表演实践,这是文化部门对晋剧艺术的重视”。
已是古稀之年的王爱爱,是山西省晋剧院与戏剧职业学院的荣誉院长,“从台前到幕后,我要发挥更多的力量、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弘扬晋剧”,王爱爱说,与晋剧相守了60多年,最开心的事就是看到这门艺术更好的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