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城墙,造古城,近年来,一场人造古城的文化热潮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一些古城经过重新的修缮与建设,重现了当年的历史风貌,新的城市文化形象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各地纷纷效仿。然而,耗费巨额财力建设古城的做法逐渐受到人们的质疑。
目前,国内类似的复建项目有西夏古城、苏州古城墙、甘肃金昌骊靬古城、敦煌古城、河北滦州古城、河南郑州仿古城墙等等,当年一窝蜂拆城,现在一窝蜂造城,哭笑不得之外,引人深思。
这种由地方政府主导,投资巨大、相互模仿的造古城之风,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国内兴起的主题公园热,全国600余座城市竟然一下子冒出2500多个主题公园,耗资高达1500多亿元。但这种盲目跟风上马的工程好景不长,据媒体报道,现在70%处于亏损状态,仅有10%左右的盈利。
不可否认,前些年一些地方先人一步,通过古城项目开发旅游资源,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但这并不说明,造古城就一定能让地方赚个盆满钵满。如果缺乏科学的论证和全面考量,造古城项目很容易成为劳民伤财的“败家子”工程。再说了,我国真的需要那么多古城吗?
“中国五千年文明要给人看得到,要给子孙后代留点古的东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宋镇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城区改造中的大拆大建现象疾呼。
“北京的城墙拆了以后,现在又在永定门城南那边造了个假的。拆的是真东西,建的是假东西。看了以后多伤心呀,还不如不造”。宋镇豪委员主张,在城镇化过程中对有代表性的旧城改造,应该是在古城外面再建新城,如此才能保护古城的原汁原味。
宋镇豪说,文化大发展是在我们固有的优秀文化基础上去挖掘、保护、开发,而不是把原来的丢掉,重新营造。“有的地方为旅游开发,对旧遗址不关注,反倒在边上占了大量的良田,建了一些造假的景观,但是造好后游人很少,成了死城;有这些资金,还不如投到对旧遗址的保护上”。
他认为,对古建筑的保护,要听取专家的意见,并按照《国家文物法》,修旧如旧,不应该盲目追求规整、豪华,致使历史文化气息没有了。“这不是保护,而是破坏。”若是为了追求旅游开发,则应换个地方,不应作为政府行为大张旗鼓地进行。
他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取得重要进展,这体现了国家对古文物保护的重视,
宋镇豪这次赴京提交的提案是关于山东莒文化的保护,据他介绍,莒县入口处的凌阳河两岸分布着很多大汶口时期的文化遗址,莒文化是探索东夷早期文明的重要地点,是5000年中国文明的起点,却一直受到不该有的冷落和忽略。
宋镇豪说,现在各地在大量地造假城,造古殿阁、尧帝城、56个图腾柱。他警告,中国的旧的、有价值的东西消失得越来越快;呼吁文物保护不要盲目,不要出现新的假文物古迹,“这是最最基本的要求”
现在随着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游客们见多识广,他们的旅游品位越来越高,很多人更钟情于反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生态旅游,对人造景点不太感兴趣。而且,各地一哄而上的“造古城运动”,难免形成建庙造宫、内容雷同,千景一面的局面,有什么看头?
另外,这种缺乏旅游投资理念,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决策的行为,也会导致人造景点走向“滑铁卢”。事实也是如此,如前些年河南省中牟县投资二千万元打造的官渡古战场遗址,如今已是一片凄凉,每天门票收入不足几十元。
大兴土木造古城的投资与建设,涉及到土地应用、城市规划、老百姓搬迁等一系列问题,但很多地方都是在争议中一路上马,很少顾及百姓的意见和感受。这种轰轰烈烈的“造古城运动”,在很大程度上也暴露了一些官员的政绩豪赌情节,赢了自然喜获升迁,输了则由百姓为此埋单。因此,当下应加大对一些“造古城运动”的监管及问责力度,让一些官员为自己的决策失误付出应有代价,不然,诸如此类的折腾还会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