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书法,是代表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其中“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 ;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
由于电脑、手机的广泛使用,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越来越差,针对这一情况,近日,教育部下发《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要求在中小学校语文、美术、艺术等课程中设置书法课程,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争取在今年秋季正式开课。
今年5月,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了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该报告指出,学生汉语能力下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汉字书写能力也在退化。一项对首都部分大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测试显示,不及格的占30%,得分在70分以下的占68%。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也曾表示,目前正在制定《中小学学生写字标准》,中小学生将恢复书法课程。
书法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其美感来源于大自然,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实践,与其他事物有着密切的互为表里联系。书法的特点、技巧、理论、表达意境极其广泛。“胸中有书,下笔不俗。”学习书法,对文学、哲学、美学、天文、地理、历史等知识无所不及。很显然,我们不能把书法简单地理解为就是写字。书法家吴善茂先生说得好:“书法是写字,但写字不都是书法。”书法的内在规律决定了习书的严肃性。这就要求习书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以高度的学习热情,旺盛的进取精神科学的思维活动,俨然诚恳的态度来对待。必须勤奋不息,孜孜不倦,防止心血来潮,半途而废;必须深入生活,扩大视野,防止狂妄虚伪,恃才傲物;必须加强修养,拓宽意境,防止墨守成规,舍本逐末;必须丰富学识,博古通今,防止不求甚解,出乖露丑;必须贪恋欣赏,鉴往创新,防止陈陈相因,依然故我。否则,会虚度年华,将一事无成。总之,临池泼墨,快乐无涯,愿我们积人类之聪明才智于笔下生花吧。
教育部下发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等课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普通高中在语文等相应课程中设置与书法有关的选修课程。中小学校还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
意见指出,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首先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随着年级升高,逐步要求行款整齐,力求美观,并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
对于书法教育基础较好的地区和有条件开设书法课的地区,教育部要求争取在今年秋季开设书法课。尚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必须做好开课的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
中小学生书写能力差,在笔者看来,还受另外两大因素影响。一是中小学的作业量大,学生们为赶写作业,不得不提高速度,导致书写越来越潦草,越是高年级,由于升学临近,这种趋势越严重。我就遇到多位小学生,一二年级写汉字一笔一画,工工整整,而到了三四年级就龙飞凤舞了,问他们及其父母的原因,都是要提高作业速度,就不能再讲究,只要不写错、能识别就行。毕竟相对于书写分,做题速度慢的损失更为巨大。
二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汉字的审美情趣,在中小学的教育中,越来越淡化,而更多强调的是应试工具属性。此次教育部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等课程中,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普通高中在语文等相应课程中设置与书法有关的选修课程。可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和艺术课,哪一门不是豆芽课、副科,不被学校重视。在高中阶段,还有多少学校开设选修课,大多数选修课早已被高考科目所霸占。
所以,按照目前的情形,笔者对每周上一书法课的效果,并不感到乐观。这要么成为新的“豆芽课”,要么“临时响应”做做样子之后又恢复原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