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1年3月,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完成,成为了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从国博四周的制高点上看,新国博的外观基本保持了老馆的风格造型,走在附近绝不会感觉是一座崭新的建筑。然而,走进去就会发现,变化很大。
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竣工暨《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复展仪式在北京举行。《复兴之路》是国家博物馆开馆之展,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全面展示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复兴浴血拼搏的艰辛历程。
《复兴之路》的这次布展,多处采用新技术手段,将多媒体与展陈相结合,更加强了表现力,带给观者更强烈的视觉震撼。出口处还设有触摸手写电子留言屏,将观者的感受和留言直观地呈现,增加了国家博物馆的亲和力。
现在我们撷取展览中的亮点文物,和这次展陈中新增的部分文物,让读者先睹为快。
在中国近代史中,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重要事件,《复兴之路》展览通过大量实物和图片向公众展示这段历史。展柜中这件林则徐向清廷报告销烟经过的奏折,既是虎门销烟的历史见证,也是《复兴之路》展览的一大亮点。这份奏折是林则徐于道光十九年五月二十五日(1839年7月5日),上奏道光帝,六月十八日,道光帝阅后朱批:“可称大快人心一事,知道了。”透过展柜的玻璃,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奏折上的文字和道光帝的朱批。
道光帝统治时期,正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末期。当时,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其生产的大量商品急需倾销,而中国正是英国的潜在市场。然而清廷奉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英国向中国倾销其工业产品。不仅如此,中国对英贸易每年都出超二三百万两白银。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英国资产阶级丧心病狂地用鸦片冲击中国的贸易市场,以获取不义之财。由于鸦片大量输入引起白银外流,使清廷到了经济崩溃的边缘。更为严重的是鸦片极大地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如任其发展下去,必将使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道光帝听从林则徐的建议,决心禁烟,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收缴英、美等国鸦片。林则徐查封烟馆,逮捕烟贩,于1839年6月3日至25日,在虎门销烟,共销毁鸦片两百多万斤。虎门销烟的胜利,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它展示出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对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有着标志性的意义。
孙中山在广州行医时用过的显微镜镜头,是《复兴之路》展览新增的展品。孙中山是中国革命伟大的先行者,他在从事救国事业之前,曾经有过一段学医、行医的经历,也正是这段经历使孙中山最终走上了革命道路。
孙中山学生时代一心想寻求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道路。当时孙中山认为学医可以救国救民,于是 20 岁时到广州开始了学医生涯。孙中山在学医期间,不仅刻苦攻读医学,还广泛学习中国经史与西方各国军事、政治、历史、物理、农学等多方面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孙中山热切向往美、法等国的共和革命,立志要推翻卖国、专制的清政府。在广州学医一年后,孙中山又转到香港继续深造。学成毕业后,孙中山在广州、澳门等地免费行医赠药,受到当地民众的欢迎。孙中山利用行医掩护他的民主革命活动,逐渐他的事业从治病救人转到救国救亡的道路上,终于在 1911 年推翻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复兴之路》展览展出孙中山行医时的展品,更具意义。
展览分为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重任、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五个部分,通过1280多件套珍贵文物和870多张历史照片回顾了近代中国人民一百多年间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艰辛拼搏,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走过的光辉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