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由西洋传入的油画如何实现民族化一直是中国油画家所求索的,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中国油画家和理论家不断地提出油画民族化的问题。昨天,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陶咏白、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余丁、美术理论家邓平祥分别申请的课题《中国油画与色彩》、《中国油画民族化个案研究》、《文化与绘画色彩》三大围绕“中国油画色彩的民族化” 课题在京通过评审并启动。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出于大国心理,中国的油画家和理论家总是追随政治家不断地提出油画民族化的问题。其实在当代艺术中真正值得讨论的不是民族化而是本土意识。这里的区别是国家概念和个体概念的区别,是宏大叙事和差异表述的区别。如果“民族化”的说法只是笼统提出在油画创作中应表达中国人的生存经验和艺术经验,倒也无妨。
油画《开国大典》
此次启动的三大课题皆围绕“中国油画色彩的民族化” 这一共同点。三位专家分别从各自研究方向入手,以中西方现有成体系的色彩知识作为分析的理论前提,选取个案分析方式进行研究撰写。
记者从重彩油画课题负责人周昌新处了解到,重彩油画研究课题组自成立以来,得到中国学术界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并不断收到来自艺术院校、艺术研究机构以及著名艺术理论家的学术课题申请。本次评审会选取其中三个富有代表性的研究课题进行评审,课题的成功启动拉开了周昌新艺术基金支持中国油画民族化学术研究的序幕,同时也是构建“重彩油画”理论体系的开始。
据了解,由重彩油画课题组评审通过的学术研究课题,将由该基金提供全部研究经费资助,未来该基金支持的油画研究课题还将持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据悉,周昌新艺术基金重彩油画课题组是由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批准设立的唯一的重彩油画专项课题研究机构。
第一个假设,油画是呈现西方文化精神的媒材,所以必须以中国文化心理和审美结构加以同化,方能为我所用。——这个假设不能成立。油画是一个技术体系(包括媒材),把这样的技术体系称为艺术“语言”,只是一个比喻性的说法,但正是这个比喻性的说法,让人以“语言”和意识的关系来言说油画作为技术体系的运用,必然造成对西方思维文化体系的模仿,这是很大的误区。油画的产生肯定有西方文化历史的根据,但一经形成就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不再仅仅属于西方。技术体系是无所谓同化不同化的。中国人发明了火药,西方人拿去用,只有用得好不好的问题,没有该不该用的问题。
第二个假设,认为艺术强调意象、主体、表现的思维方式属于东方——这个假设也有问题。意与象、主体与客体、表现与对象,两者统一是人类古典时期最为普遍的思维方式,东西方古典艺术不过各自有所侧重而已。进入现代以后,西方艺术思想出于对个性的尊重,亦强调意、主体、表现这一方面,所以中国人的文化观念、人格境界和品位格调完全可以用西方油画技术体系和语言系统加以体现。当然,还应该追问所谓中国人的文化观念、人格境界和品位格调是什么时代的中国人所具有的?这些东西并非一成不变。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出于大国心理,中国的油画家和理论家总是追随政治家不断地提出油画民族化的问题。其实在当代艺术中真正值得讨论的不是民族化而是本土意识。这里的区别是国家概念和个体概念的区别,是宏大叙事和差异表述的区别。如果“民族化”的说法只是笼统提出在油画创作中应表达中国人的生存经验和艺术经验,倒也无妨。
油画作为西方的技术体系,我们的确需要学习。经过三百多年接触、一百多年努力,中国艺术家的油画水平已经和西方油画家互见高下。如果这就是油画中国化、民族化,那可以说油画已经很中国化、很民族化。但持论者想的往往不是这样,因为这个技术体系仍然属于西方,所以你只要在画油画,你就是在画西方文化背景中产生的油画而不是中国文化背景中产生的什么画。人们之所以要说油画中国化、民族化,是想将西方油画体系变成中国的,以一个中国的油画系统,去和西方抗争。有一种说法很普遍,讲的是在当代艺术中西方油画创作渐渐减少,油画已转移到中国,我们只要坚持油画中国化、民族化,就可以产生许多油画大师,据有世界美术史,最后战西方而胜之。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令人佩服,但要在油画领域中全面超过西方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创作成就,恐怕是痴人说梦。当代艺术中的文化竞争己不是油画领域的竞争。我们可以在西方的油画体系中产生许多个人成果,但不可能“化”出一个中国的油画体系,要取西方油画技术体系而代之是不可能的。我想西方人不会犯这种错误,去提出什么水墨法国化、美国化之类的问题。
中国社会在近现代的落后造成了国民的阿Q心理:我祖上比你强,我就不能承认你比我强。超英赶美,从经济发展上看似乎还有点道理,但从艺术文化上讲则大谬不然。现代艺术是西方文化的伟大胜利,也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在现代主义已渐行渐远的时候,我们想要再造一座超越西方的中国现代艺术高峰,太不可思议也太不切合实际。用一种“民族文化的防范心理”来对抗西方,进行一场文化冷战,有这个必要吗?我看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