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山西晚报报道,“王家岭大救援”创造了煤矿救援史的奇迹!它即将被山西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暂定名《八天八夜》,不久全国就开始对此事表示极大的争议,那我们就要想中国是不是就真的需要这样的国庆献礼啦?这个礼物是不是人民需要的啦?
29日,本片导演、编剧携剧本初稿来到太原,举办剧本研讨会,特别邀请全程参加抢险救援的一线救援人员提出修改意见。此消息一出,便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争议的焦点是,这是否是一部歌功颂德的影片?
新民晚报:《八天八夜》不能置换矿难记忆
“3·28”山西王家岭特大矿难,将成为一个国庆献礼的重点主题。
《山西晚报》称,以王家岭特大矿难为题材,暂定名《八天八夜》的影片正在研讨剧本,山西电影制片厂预计投资千万元制作。
暂定的片名已经很明显,影片的主题将是“奇迹的诞生”,这符合献礼的意旨。然而,无论如何,矿难是首要的,救援只是其次的;大部分人被救出是成功的,38人死亡却仍是巨大的悲剧。
作为献礼影片的《八天八夜》将要怎么拍呢?它将是撷取特大矿难中的一段华彩段落,它将不涉及矿难何以产生,也不涉及救援的全部过程,矿难频繁发生后面的巨大时代背景将被忽略,死亡的矿工将被忽略,八天八夜之前与八天八夜之后,甚至八天八夜之后仍在继续的救援都将不复存在,这样,一部献礼片就得以产生。
正如115名工人获救后舆论指出的,救援过程中的这次成功很辉煌,但不足以成为“坏事变好事”的转折点。如果说,这是人们基于社会经验而预为警戒,现在可以说,“坏事变好事”模式不仅继续,而且已经走到了无须顾及最终结果的程度,悲剧性的结局,38个矿工的死难,以及更多矿难中绝大多数受困者的死伤,都被一场救援中的喜悦片断取代了。
王家岭,这三个字首先是一个矿难的地点,然后才是救援奇迹的舞台,归根结底仍然代表着劳动的危险、企业组织的混乱、血煤开采……然而,现在由于救援中的一个成功片断,王家岭将要变成一个单纯的地名,乃至一个梦幻剧场,人们将从这三个字得到欢乐,升华美感,唱响激动的赞歌。
拿矿难片断去献礼,这是艺术的献礼,更是献礼的艺术。这是一以当百乃至更多的献礼技法,更是一以贯之的献礼风格。
辽沈晚报:《八天八夜》是悲剧还是喜剧
“王家岭大救援”即将被搬上银幕,暂定名为《八天八夜》。剧本将着重描写153名矿工被困井下后,经过当地政府不惜代价、不分昼夜的坚持和努力,最终救出受困8天8夜的115名矿工。据悉,该影片将作为今年国庆重点献礼片在“十一”前后隆重推出。 (6月1日《山西晚报》)
“史上投资最大”、“重点献礼片”……这些词句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有关方面正在筹办一件喜事,而且还要“大操大办”。可这是一件怎样的“喜事”呢?
透水事故发生不久,就有报道说,事发前一天,工人们就发现煤矿巷道内有雾,甚至还出现煤板脱落,这就预示可能有水。发现这一预兆的工人向矿方进行了报告,但并没有引起重视。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局长骆琳也曾表示,煤矿在应急方面存在问题。但两个多月过去了,事故的调查至今没有结论。责任还没有查清,歌功却已经开始。真不知道《八天八夜》的剧本是从哪写起的——莫非把事故发生的经过完全省掉、开场第一幕就是透水已经发生吗?
事故发生后,舆论曾呼吁官方公布被困矿工的名单,但有关负责人只是匆匆念了一遍,没人能听清楚,更没人见到详细文本。直到近两个月后,当地政府发布通报称,“为尊重绝大多数遇难人员家属的意见,对38名遇难人员名单不再公布”。如此一部灾难片,面对“主角”的缺失,真不知编剧是怎么创作的?
我们必须铭记,“3·28”是一个灾难纪念日。然而,有关方面掐头去尾——省去事前责任,略掉事后处理——愣要把一出悲剧演成喜剧,这种“丧事喜办”的功夫也算是一种“奇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