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青海

广西

上海 

河南

宁夏

天津 

陕西

辽宁

重庆 

吉林

山西

江苏 

湖北

贵州

四川 

湖南

新疆

浙江 

福建

广东 

云南

西藏

山东 

甘肃

台湾

安徽 

江西

投稿 

河北

澳门

联系我  

黑龙江  

内蒙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艺术观点 > 详细内容
《大众电影》杂志缘何变从大众变小众
发布时间:2009/12/31  阅读次数:29465  字体大小: 【】 【】【

     上周末,一则破产传闻让创刊59年的《大众电影杂志再度成为热门话题。据传,《大众电影》原工作人员周某透露,杂志副社长已经在内部会议上宣布《大众电影》破产。随后这条消息被杂志的主管单位否认,中国影协副主席、分党组书记康健民对这一传闻给予否定。  



  昨天,记者采访到该杂志采编成员,称目前杂志运转一切正常,照常出刊,没有任何破产风声。此次谣传也被怀疑是爆料者周某对杂志“泄私愤”。据了解,周某正在与《大众电影》打官司,原因是《大众电影杂志2009年第17期未经许可擅自使用了他于2001年5月在上海为演员刘子枫拍摄的一组照片,而此次摄影并非杂志社委派,费用均由个人承担,属于个人创作。虽然这场官司并没有多少人关注,但破产的传闻却让人怀念起属于《大众电影》的黄金时代。  

  对于《大众电影》这样的老牌杂志,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陈山并不认同它们“没落”这一说法,“只能说这些老牌杂志处在转型之中,和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一样,电影杂志也在摸索自己的生存之道,它的被边缘化只是暂时的。”在陈山看来,《大众电影》曾一度作为新中国文化市场的象征,在推动电影前进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那时我们读研究生,几乎人手一册研究杂志中的文章和观点”。  

  曾几何时,《大众电影》封面上总有一行“1950年创刊”的字样,不动声色地向读者提醒着自身的历史地位。然后,如同今天红楼影院、胜利影院早已在北京门庭冷落,没有市场化基因的《大众电影》更像是挂靠在影协旗下的一本小众刊物。实际上,老牌电影杂志并非甘当人后,2004年,上海东方电视台电影频道曾播出一条黑白广告片,虽然内容只是并非夺人眼球的二人起舞,但镜头结尾处的解说词却是另一番景象:1952年,《电影故事》诞生;《电影故事》随中国电影而动;2004年,《电影故事》壮丽改版。在电视媒体上做形象广告,《电影故事》开了期刊界的先河,一系列举措使这本杂志改版后的首期就增加了16000册的销量。  

  陈山认为,《大众电影》的重新崛起只能走“大众路线”,精英杂志是注定不能成功的。“《大众电影》应该办成对普通人看电影有指导性的刊物,这种指导性可以体现在建立自己的权威影评人,这些影评人的文字必须是既通俗又有建设性,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具有高度智慧又能以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如今,网络、报纸随处可见各种影评,对一部电影的评价变得易得和泛滥,陈山觉得,当带着计划经济影子的《大众电影》能真正市场化以后,和影评人独家签约不是不可能,“当读者购买杂志是冲着其中的文章而去,无论是验证自己的好恶或是寻求一种指导,杂志就重新活过来了。”  

  观察  

  “大众”缘何变“小众”  

  《大众电影》不是一本简单的杂志,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它浓缩了几代人的青春记忆。  

  1950年6月16日,《大众电影》在上海创刊。作为一本在当时并不多见的娱乐杂志,《大众电影》很快在读者中风靡。1962年,《大众电影》创办了百花奖,当年即收到了11.7万张选表,让当时还是学生的祝奚娟打败老艺术家,成了首届“百花影后”。“文革”期间,《大众电影》停办,1979年复刊时的第一期,内有茅盾先生书写的祝词,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上官云珠追悼会通知,电影《祥林嫂》、《蝶恋花》、《哪吒闹海》的介绍,《红河激浪》的平反纪实以及《五朵金花》主演杨丽坤的公开信等。所有的这些都从侧面见证了那个年代中国电影不屈不挠的旺盛生命力,中国电影人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和那些历久弥新的影像。该期封面是影片《大河奔流》的一张剧照,上为电影演员张金玲。张金玲是上世纪80年代著名的“北影三朵花”之一,另二朵是刘晓庆和李秀明。  

  复刊后的《大众电影》成为那个人人渴望冲破思想禁锢的时代,普通人很重要的一份精神食粮,杂志的每期发行量都能达到几百万册。传阅《大众电影》一度成为一种时尚。1981年,《大众电影》最高的发行量曾达到965万份,当时最通俗的比喻是“祖国960万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就有一本《大众电影杂志在传阅。”对如今众多的电影杂志来说,这个“天文数字”只能在想象中实现;而对于今天的《大众电影》,这个数字也只是一个美好回忆。  

  《大众电影》因时代而兴的同时,似乎也注定了它因时代而衰的命运。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好莱坞大片在国内的登陆带动了《看电影》、《电影SHOW》等新杂志的发展。靠着对好莱坞大片轰炸式的文字和图片报道,《看电影》等杂志迅速找到了自己的市场,成功地将影迷变成了自己的读者。创办伊始,《看电影》的定位就是一本影迷杂志杂志的文章突出娱乐性、视觉上靠精美的剧照和明星图片吸引眼球。如今,一个月能够发行三期的电影杂志,只有《看电影》。  

  《看电影》的红火刺激了一些老牌电影杂志的转型。2000年前后,《电影世界》等一些老杂志开始将侧重点转向对好莱坞和欧洲电影的报道,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随着中国式大片的崛起,电影杂志们又纷纷将目光投回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资源争夺中,一篇演员的独家专访就能成为制敌法宝。而曾经被诟病的专业性不够等问题,也随着杂志的发展而变化。周黎明等一批自由影评人开始成为杂志的揽客招牌,高素质的影评提高了杂志的含金量。如今的报摊上,《看电影》、《电影世界》和《环球银幕》等杂志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每当有大片上映时,这些杂志花花绿绿的剧照封面就是最好的广告。  

  《大众电影》最能体现“大众”性,一方面是因为它曾经无可比拟的销售量,另一方面则是它与中国电影百花奖挂钩,通过《大众电影》刊登的选票,票选一年中最热门的电影及演员曾是电影界的一件盛事。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进入疲软阶段,产量剧减、电影院甚至在中小城市大范围消失。作为传播电影资讯的《大众电影》的发行量也从最高时900万份跌到100万份。近年,由于网络的兴起以及电影业态的变化,百花奖的影响力已锐减,甚至已沦落到没有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地步,有些年份百花奖选出的优秀影片、影帝、影后,多数观众都很陌生,甚至根本没有听说过。自2005年起,金鸡奖与百花奖隔年评选一次,百花奖逢偶数年评选,这项诞生于1962年的电影奖在进入“而立”之年时,事实上已提前衰老了。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文章分享:

 尊重网友!请你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规定     友情链接

        

本版权归文艺在线网站所有,其图文资料严禁商业下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艺在线  copyright 2006-2080   信息部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2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