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谢谢,谢谢你们。”面对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栏目组的采访,朴实的李灵只会用这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央视记者动情地说:“你不用感谢任何人,因为这一切都是你应得的,是你自己的行动感动了我们所有的人。”昨日,本报记者作为最早发现并报道“最美乡村女教师”的人,也同时接受了央视的采访。
“感动中国”来给李灵录制宣传片
昨日一大早,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栏目组的编导和摄像就来到李灵的希望小学,找到李灵要为她录制宣传片。央视记者文为民在听李灵讲述自己的想法时,几次落泪。
据了解,“感动中国”栏目组将对每个候选人拍摄10分钟左右的宣传片,他们将在李灵的学校拍摄4天时间,全面细致了解收书的前后以及学校的现状,力图向全国人民还原一个真实的李灵。
本报记者接受央视采访
“你们就是第一个报道李灵的郑州晚报记者吗?”听说我们的身份,央视的记者非常兴奋,他们说,拍摄计划就是要在李灵学校拍摄完成之后,来到郑州采访《郑州晚报》。
本报采访中心副主任何水清面对镜头侃侃讲述了发现李灵的前前后后,他动情地说:“我们从看到网友帖子的一刻就知道,我们发现了一个美好的新闻,一个美好的人。”李灵雨中收书归来的照片,被《人民日报》等全国知名媒体转载,作为本图片的拍摄者常亮,也讲述了照片背后的故事。
“感动中国”候选人正式公布
据了解,此次央视与搜狐以及全国多家都市纸媒合作进行“感动中国”人物推选,搜狐网的“感动中国”页面也正式上线,关注的市民可以登录搜狐网,了解往届“感动人物”。同时页面上也有2009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的图像和部分文字资料,网络投票暂时还未开始。
在搜狐“感动中国”页面,记者注意到“2009感动中国推委会推荐候选人”和“2009感动中国合作媒体推荐候选人”中,均有李灵。
希望小学招收了更多学生
郑州市民牵肠挂肚的李灵希望小学怎么样了?昨日本报记者也带着读者的关心认真查看了学校,原来坏掉的电铃只能用锤子来敲,现在已经更换了新的电铃,门窗全部刷了油漆,简陋的办公室添了一架崭新的钢琴和两台液晶电脑。
为了让孩子有点喜庆的气氛,李灵还买来了一些圣诞节的装饰彩带,挂在学校教室的外墙上。希望书屋里满满的图书,部分课桌椅也已经更换。被替换下来的破旧的长条凳放在院子里,给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当中午的餐桌使用。
这么冷的天,城里的孩子都在暖气房和空调房里享受着温暖,李灵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在教室里上课,窗户、门大开,李灵的父亲李丙兴笑着说:“农村的孩子皮实,一点不冷,你看看他们写作业多认真啊,家里、学校都这样,人多,挤着也暖和。”
据李灵说,今年很多学生转学过来,原来320人的学校已经变成了460多人,没有更多的教室,他们只好让教师都借宿到附近村民家,又加盖了两小间房子以扩充容量。不过李灵的新学校也即将开工建设,“刚刚签了协议,马上就能开工了”。
李灵,生于1982年,今年27岁,2002年,刚从淮阳师范毕业的李灵,看到农村有大量留守儿童辍学在家,便萌生了在家乡办学的念头。在父母和亲朋的支持下,她办起了周口淮阳许湾乡希望小学。在学校,她是校长兼思想品德老师。在她的一手操劳下,这个学校有了7个班,1到4年级各1个,还有3个学前班,300多名学生。由于所有学生全部免费,学校无力为学生购置教辅读物和课外书籍,而且7年来,李灵为建学校已欠下8万元外债。
为了自己学校的孩子能像其他学校的孩子一样,能够坐在宽敞的阅览室里看书阅读,李灵趁着放暑假,向爸爸要了200元只身来到郑州,买了一辆破旧三轮车后,开始收购旧教辅和儿童读物。
烈日下,李灵骑着破三轮车穿街过巷,拿着秤一斤斤地回收旧书本,满头大汗地装载着“精神食粮,每顿饭只吃两个烧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