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从晋室南渡到隋代统一,不管中间的朝代有多少变迁,南北始终成着对立的局面。在这长时期内,北方的汉人大量南移,边陲的外族逐步深入,造成种族间的长期斗争。中国固有的文化,开始当然是遭受着重大的摧残,久而久之,南北逐渐同化。到了北魏,他们禁胡语、废胡服,改汉姓、娶汉女,并且还正礼乐、立学校,做起崇经尊孔的事业来,较之南朝,反而更为复古了。表面的文化制度虽日趋於调和,但因经济基础的悬殊,政治环境的差异,以及地理、风俗各方面的不同,在文学上,形成南北不同的色彩,这两种色彩,在民歌中反映得较为显著。
○一 南方的民歌
南方民歌,大都形式短小,内容主要是抒情。或写相恋的喜悦,或写失恋的悲伤,或写送别的心情,或写相思的苦痛。诗歌的特色,是感情比较健康,风格清新,比起那些贵族社会所写的贫血++的宫体诗歌来,大有不同。然而它们的内容,总是千篇一律,较之东汉民歌如战城南、妇病行、孤儿行一类的富於社会性的作品,呈现着一种不可掩饰的内容贫乏的缺点。南方民歌的代表,一是江南的吴歌,一是荆楚一带的西曲。吴歌艳丽而柔弱,西曲浪漫而热烈。其内容虽同为男女恋爱的描写,但风格、情调俱有不同。然其语言与表现方法,都很浓厚地保存着民间文学的特色。
二 北方的民歌
北方为外族长期统治,在社会经济和生活习惯不同的基础上,形成与南方不同的色彩。这种不同的特色,在当日的民歌里,反映得也很明显。如鲜卑族的敕勒歌云: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种苍苍茫茫的气象,是北方独有的伟大的自然背境。牛羊畜牧,又是北方经济生产的独有形态。要有这特殊的背境,才能产生这种富於地方色彩的诗歌。
比起南方歌谣中所歌咏的“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的气象来,完全是两个天地了。生在这种环境之下的人民的生活情感,自然另有一种形象与气质,在诗歌表现上形式不同的风格。如魏书所载的李波小妹歌云:
李波小妹子雍容,褰裙逐马似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妇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
这是当日北方女子的鲜明形象,弯弓逐马的姿态,活跃地表现出来,比起“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的江南少女来,那刚强柔弱之分,真是再明显也没有了。
乐府诗集虽无北歌之目,然梁鼓角横吹曲,实即北方的歌谣。中间虽偶有吴歌化的作品,然大部分却是呈现着北方的民间色彩,决非南人所能为。古今乐录云:“梁鼓角横吹曲有企喻、琅琊王、钜鹿公主、紫骝马、黄淡思、地驱乐、雀劳利、慕容垂,陇头流水等歌三十六曲。二十五曲有歌有声,十一曲有歌。”再加以胡吹旧曲和折杨柳、隔谷、幽州马客吟等歌,共六十六曲,这数目总算不少,可惜亡佚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