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青海

广西

上海 

河南

宁夏

天津 

陕西

辽宁

重庆 

吉林

山西

江苏 

湖北

贵州

四川 

湖南

新疆

浙江 

福建

广东 

云南

西藏

山东 

甘肃

台湾

安徽 

江西

投稿 

河北

澳门

联系我  

黑龙江  

内蒙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艺批评 > 详细内容
中国无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谁之尴尬
发布时间:2009/10/16  阅读次数:65096  字体大小: 【】 【】【

      因为“其写作具有诗歌的精炼和散文的平实,描绘了一幅底层社会的众生相”,德国56岁的女作家赫塔·穆勒喜获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殊荣。可赫塔·穆勒在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其知名度几乎为零,以至于国内媒体多称之为诺奖“再次爆冷”。尽管其代表作品有《我所拥有的我都带着》、《光年之外》、《行走界线》、《河水奔流》、《洼地》、《那时狐狸就是猎人》等,可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尚未有其作品的单行本出版。诸多学者认为,中东欧文学如今在我国外国文学史上的研究上出现了盲点,“实在是不应该”。    

  有分析认为,集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于一身的赫塔·穆勒之所以在中国鲜为人知,包括学界、文学界许多表示完全不了解,是因为其作品的政治性影响了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其实并不尽然。虽如著有《德国文学史》的李昌珂先生所言,  赫塔的作品富具隐喻、转喻、象征、暗示的表达方法,这一切都起源于她作品的政治敏感性,以至于充满着暴力、逃亡、压迫等众多敏感的字眼,但笔者以为,她所反映的是那个特定专制时代的残暴与血腥,人性的磨灭与不屈的抗争。其新作《呼吸钟摆》,正是深刻地描述劳改营专制恐怖统治之下,被关押的无意义日复一日地凝固和僵化成为人们的一种麻木和视而不见,字里行间所弥漫的困惑怀疑氛围也是对专制社会非人性的一种控诉。除了充满了对政治暴力的憎恨,所有这些愤怒之下隐藏的则是对牺牲者所能给予的最大同情。所表达的依旧是人学,人性之道,同样穿透了文学的本质,直抵文学的高贵。  



  今年,她的作品《呼吸钟摆》入围德国文学奖,才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似乎赫塔·穆勒成名也晚,所以不为国人所识。事实上早在1982年,其在罗马尼亚发表了第一部文学作品——名为《低地》,未删减版在德国得以发行并受到热捧。以至于赫塔·穆勒在德国文坛享有极高的声誉,作品获奖无数,《护照》、《绿梅树的土地》、《单腿旅行》在内的不少作品被翻译成了英语、法语以及西班牙语。  

  也有人以为,未为国人所识怪译文界缺乏人才。据社科院外文所德语文学研究员张佩芬介绍,赫塔·穆勒的文字看似不难译,要想准确地传达她文字中的韵味,却是件非常难的事情,很能考验翻译的功力。但我认为,更多的则是我们的胸襟和包容问题。凯尔泰斯、耶利内克、赫塔·穆勒作品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均证明,我国的外国文学研究专家视野还不开阔,而现今的中东欧地区的文学成为了我们对外国文学研究的盲点。  

  青年作家陈希则把诺奖得主越来越生僻归咎于媒体。“我们是不是还在选择性介绍?我们目前对国外文学的介绍,也很可能不能真正显示国外国学的真相,可能遮蔽了很多东西。”个人以为,除了文学性以外,我们对于外国文学的译介是否还未能摆脱政治立场、国家之间的平衡和博弈等观念的束缚?这颇值得国人省思。(刘效仁)  

来源:工人日报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文章分享:

 尊重网友!请你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规定     友情链接

        

本版权归文艺在线网站所有,其图文资料严禁商业下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艺在线  copyright 2006-2080   信息部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2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