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青海

广西

上海 

河南

宁夏

天津 

陕西

辽宁

重庆 

吉林

山西

江苏 

湖北

贵州

四川 

湖南

新疆

浙江 

福建

广东 

云南

西藏

山东 

甘肃

台湾

安徽 

江西

投稿 

河北

澳门

联系我  

黑龙江  

内蒙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频道 > 人文交流 > 详细内容
国学似乎很热 师资薄弱是“瓶颈”
发布时间:2013/1/4  阅读次数:7038  字体大小: 【】 【】【

  日前,有媒体爆出著名主持人汪涵在长沙办私塾教《论语》。再看看近年来各地争相开办的国学班、诵读团,以于丹为代表的不少学者也通过《百家讲坛》讲国学红遍全国,几年来大众对国学空前关注,兴起了一股国学热潮。那么,国学究竟有多热?1月2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陕西国学专家韩星,回到西安举办了一场讲座,记者请他来解读眼下的国学热潮。在他看来,“国学其实不够热,因为目前国学对大众的影响很有限。”

  国学似乎很热

  日前有网友爆料,汪涵在长沙九峰山一带租房隐居。据当地村民介绍,“这个房子是汪涵租的,听说5万元一年租了20年。”后来汪涵也证实,他是租了那个地方,现在交给了他的一个朋友,“开了一个国学班,招了几个小孩,请老师在教国学”。对于汪涵办国学班,有网友表示力挺,也有网友表示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明星效应再次带动了网友对国学的关注。

  近年来,国学的确很热,在前不久北京举办的首届全国高校国学院院长论坛上,有数据显示全国有20多所高校已成立了国学院,其中仅武汉就有三所,陕西目前虽然还没有,但是宝鸡文理学院已表示正在筹备中。除此之外,各地的私塾、书院等民间教授国学的机构更是数不胜数,我省大大小小的相关机构就有十余家。还有不少中小学也纷纷开设了此类课程,西安远东二中已坚持4年将《弟子规》等国学读本引入课堂。另外,有越来越多的家长鼓励孩子诵读经典,很多企业管理者开始热衷于学习中国古代哲学的管理策略,许多市民也加入了学习国学的行列。仅我市2012年举办的大型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就达到了十余次。

  国学热的“热度”还不够

  然而,在韩星教授看来,国学依然还不够热,而且眼下的这种热也有些表面化。韩星教授一直致力于儒学思想研究,曾任陕师大儒学研究所所长。他认为,近年来学界和大众的确非常关注国学,很多学者也有了不少研究成果,但是国学研究毕竟要作用于普通市民。“于丹讲《论语》虽然只强调了其中励志的成分,但还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传统经典的价值。目前国学对大众的影响还是很有限的,而且太浅,对世道人心的影响力不够。”如很多幼儿园、小学将《弟子规》引入课堂,组织孩子们诵读,但是诵读之外最重要的是让经典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思想深入人心。

  一位来听韩星教授讲座的李先生,近年来在社区从事国学传承工作,他告诉记者,孩子们读过后,如果家长老师不把意思讲给他们听,并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孩子们“根本记不了多久。”

  另外,目前国学机构也存在鱼龙混杂的乱象。韩星教授也直言其中不少机构过于“功利化”,“举办经典诵读、恢复一些礼仪固然不错,但这些还都停留在表面,虽然有些私塾、书院等民办机构在教授国学,但是质量良莠不齐,有的根本办不长久。”

  师资力量薄弱是“瓶颈”

  谈到造成国学热中多种乱象的原因,韩星教授归结为两个“不够”:对经典的理解不够,合格的老师不够。他说,目前很多人谈国学,但实际上自己对经典并没有深入的了解。“研究的人好比处在黄河的下流,没有对源头的追寻,怎么能真正理解经典的含义和价值?”这样在国学思想的大众化和现代化转变、传播过程中,有人难免会出现“异化”,“只有掌握本质、根本,才不会跑偏。”

  师资短缺同样也是国学热乱象的一大“推手”。“目前学界关于在国学传统继承上的主要内容基本达成了共识,但是课堂上怎么讲还没有什么标准。”韩星教授表示,在老师的培养上不少国学院、国学班都很头疼,高校教师综合素质强,可是日常工作太繁重,一般国学爱好者对于教学又不太在行。而且随着社会上不少私塾的出现,对于合格国学老师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我们需要更多的探索国学师资的培养模式。”

  省国学艺术研究会一年多来多次举办诵读讲座

  吸引逾10万人次关注国学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国学艺术研究会举办的双年会上了解到,这个研究会一年多来通过举办诵读、展演以及讲座,吸引了超过10万人次关注国学

  据了解,省国学艺术研究会成立于2011年4月,目前设有陕西省国学网站、国风经典诵读团、国学名家画苑、墨兰国学院和归元书院等部门,会员遍布全省。

  据会长王盛华介绍,成立以来研究会举办了多项国学普及活动,其中包括不少诵读活动,如在大明宫诵读《弟子规》、“六一”唐诗诵读主题活动、端午节屈原诗歌诵读、“纪念孔子诞辰2562周年国学经典诵读”和百人诵读《道德经》等活动,而这些活动都取得了不错的影响。“一年多来,我们先后举办诵读、展演活动30多场次,免费赠送国学经典书籍3万余册,参加诵读活动的人员累计3万多人次,其中年龄最大的70多岁,在校大学生和学龄前儿童都踊跃参加。”王盛华说。

  除了重在普及的诵读展演之外,研究会还邀请专家学者举办各类讲座研讨,开展卓有成效的宣讲。一年多来,研究会先后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韩星、云南师大教授陈洁思等走进高校、单位,就《论语》《国学经典与时代精神》《传统文化与师德》《国学智慧与心理保健》等话题举办了数十次公益讲座,听众多达六万多人次。

  延伸阅读

  跟孔孟学恋爱兵法

  读古代圣贤书,图的是修身养性,借鉴智慧,借鉴的是什么智慧?无非是做人做事的智慧。既然谈到做人做事,那谈恋爱算不算做人做事呢?当然算,那么,像谈恋爱这样的人事能否从《论语》和《孟子》等儒家典籍里吸收正能量呢?当然能。

  孔子:将心比心

  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一个学期,一节课刚刚上完,孔丘老师拍拍身上的粉笔灰,忽然把曾子叫过来,提问:“曾参同学,你知道吗?老师我一生的学问和为人,贯彻的是一个原则。”曾子心领神会地回答:“知道。”

  孔老师对这个答案很满意,于是走出教室。同学们纷纷凑到曾同学面前,问:“喂,阿参,老师到底说的是什么?”曾同学回答:“很简单,咱们老师为人处世,治学做事的最大秘诀就是:忠恕。”——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孔老师一生践行的,就是尽自己所能,这是忠;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这是恕。

  孟子:推心置腹

  又过了百来年,有个叫孟轲的老师,他或许是战国时期年薪最高的老师,当时齐国给他的年薪据说是十万钟粮食,当于6400吨粮食。孟教授待遇这么高,靠的什么学术成果呢?其实不复杂,还是对孔老师原有理论的发展,其中之一就是:在将心比心的基础上,将爱推广开来。

  翻开孟老师在齐国担任教授期间的讲义,发现这么一番话:“言举斯心加诸彼而言。”翻译过来就是说:无非就是将我的心推到对方身上去,去体谅对方,去关心对方。

  孔夫子讲的将心比心,孟夫子讲的推心置腹,似乎讲的都是管理,其实也可以运用到爱情上去。其实恋爱,就是心与心的爱,讲究的是你心与我心的交流与缠绵,此心要知彼心,彼心要体谅此心。把贤者的心术研究透了,自然可适用于爱情。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文章分享:

 尊重网友!请你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规定     友情链接

        

本版权归文艺在线网站所有,其图文资料严禁商业下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艺在线  copyright 2006-2080   信息部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2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