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代诗词的特点: > 详细内容
- 宋代的诗歌
- 阅读次数:44246 字体大小: 【小】 【中】【大】
宋朝,从总的倾向来说,词在当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当日许多有才能的作者,都在词的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但也有不少诗人同时努力于诗的创作,并取得很大的成绩,较之元、明、清各代,宋诗还有它的特色,在文学史上,仍占有相当高的地位。
在明代前后七子标榜“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思想里,宋诗陷于冷落的命运。后来虽有公安派的提倡鼓吹,仍然没有使宋诗复兴起来。吴之振在宋诗钞序中说:“自嘉、隆以还,言诗家尊唐而黜宋,宋人集覆瓿糊壁,弃之若不克尽,故今日购最难得。黜宋诗者曰腐,此未见宋诗也。宋人之诗,变化于唐,而出其所自得,皮毛落尽,精神独存。不知者或以为腐。后人无识,倦于讲求,喜其说之省事而地位高也。则群会腐之一字,以废全宋之诗,故今之黜宋者,皆未见宋诗者也。”宋诗钞为吴之振、吴自牧、吕留良同辑,是一部复兴宋诗的重要文献。宋荦漫堂说诗云:“明自嘉、隆以后,称诗家皆讳言宋,至举以相訾。
故宋人诗集,庋阁不行。近二十年来,乃专尚宋诗。至吾友孟举宋诗钞出,几于家有其书矣。”这时所说的吴孟举,就是吴之振。可知清初宋诗的由晦而显,吴孟举的功劳是不小的。清代中叶,宋诗的势力虽一底低落,但到晚年,又呈现着兴盛的状况。当充行的同光体,可以说是宋诗的别派。
前人对于宋诗的指责,大多集中在“多议论”、“言理不言情”、“以文作诗”、“俚俗而不典雅”这几点上。这种情形,虽不能说宋代诗人都是如此,但那几位代表诗人,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和那些理学家的作品,或此或彼,或逍或淡,总带着这些倾向。严羽沦流诗话云:“唐人不言诗法。诗法多出来,而宋人于诗无所得。所谓法者,不过一字一句对偶雕琢之工,而天真兴致,则未可与道。”陈子龙与人论诗云:“宋人不知诗而强作诗,其为诗也,言理而不言情,终宋之世无诗。”吴乔围炉诗话及答万季诗问的议论更是激烈。他说:
“宋以来诗,多伤浅薄。”又引诗法源流云:“唐人以诗为诗,宋人以文为诗。
唐诗主于达性情,故于三百篇近,宋诗主于议论,故于三百篇远。”还说:“宋人诗集甚多,不耐读,而又不能不读,实为苦事。”他们所说的很有偏激,未能全面地理解宋诗的特点。宋诗在情韵方面,确不如唐诗。至如所说“好议论”、“散文化”以及“浅露俚俗”的几点,一面是宋诗的缺点,同时也就寺的长处。
因古文运动进一步的发展,当日的诗坛受了这种影响,避开典雅华丽的雕镂,而走到散文化的明白浅显,避开美人香草之思,而入于各种议论的发挥,这正是宋诗的一种解放。也正因如此,形成宋诗与唐诗不同的风格。
关于宋诗的演变,前人论者甚众,然有故分流派立论繁杂之弊。其中以全祖望在宋诗纪事序中所言者最为扼要。他说:“宋诗之始也,杨、刘诸公最著,所谓西昆体者也。......庆历以后,欧、苏、梅、王数公出,而宋诗一变。坡公之雄放,荆公之工练,并起有声。而涪翁以崛奇之调,力追草堂,所谓江西派者,和之最盛,而宋诗又一变。建炎以后,东夫(萧德藻)之瘦硬,诚斋(杨万里)之生涩,放翁(陆游)之轻圆,石湖(范成大)之精致,四壁并开。乃永嘉徐、赵诸公(徐照、徐玑、赵师秀),以清虚便利之调行之,见赏于水心,则四灵派也,而宋诗又一变。嘉定以后胡小集盛行,多四灵之徒也。及宋亡,而方、谢之徒(方凤、谢翱),相率为急迫危苦之音,而宋诗又一变。”这一段短小的文字,概括有力,把三百多年的宋诗,画出了一个比较明显的轮廓。由西昆而欧、苏,而黄庭坚,而南宋四家,而遗民诗,确是宋诗演变的重要路线,研究宋诗的人,是应该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