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文物是人类社会在不同历史中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其贵重的中华文物在全球众多的博物馆中都有展品。代表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现状的文物,很多文物由于历史悠久,要完好地保存下去就成一个非常烧钱、麻烦的事情。多年前,有部分网络媒体就对馆藏文物腐蚀损失问题进行报道,称馆藏文物腐蚀每年“数以亿计”。
陈清泉巨幅《气壮山河》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2014年,在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表示,2002年至2005年,国家文物局组织过一次馆藏文物腐蚀损害情况调查,调查结论是50.66%的馆藏文物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腐蚀情况。从各国博物馆的现状来看,文物的保存一直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由于文物收藏品种类繁多,质地不一,性能有别,因此对它们的保存要求是不一样的。为了使藏品能长久保持良好的状态,各博物馆都会采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为保存文物创造条件。
王羲之《大报帖》
有文物专家介绍,对于一般文物来说,室内15~18℃的湿度和50~65%的相对湿度对各类物品都比较适宜。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都会在室内须放置温度计、湿度计加以观察,根据室内的温、湿度变化而采取必要的措施。另外就是馆藏的文物放置的柜、架、箱等均不能紧贴地面和墙壁,应将其垫置到适当高度,或离墙有一定的距离。特别对挂在墙上的绘画、挂毯等背面的墙壁是否有潮湿现象进行观察。为防止有害气体和灰尘对藏品的影响,博物馆都将把藏品放在空气较为清新处。而且自然光线中的紫外线和红外线也会对文物造成变质,对藏品起着破坏作用,因此藏品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齐白石的篆刻艺术
在博物馆的文物之中,最不好保存的就是与纸张相关的文物了。文献、图书、字画等类主要由纸张或织物构成的物品,极易成为霉菌和蛀虫生长的食物,还易于吸水,纸张经过曝晒后,还会褪色、变脆。所以,博物馆对收藏此类物品,都很注意防潮和低温,纸张和织物应放在暗处保存。在观赏古代字画、古书等藏品时,也应注意对书画的细心保护。《画禅室随笔》曾谈到画不可随意示人,并概括为五不可:灯下不可,酒后不可,雨时不可,妄加批评不可,不懂画的人不可。
正因为馆藏文物的保管太难,在部分博物馆存在不同的问题。所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当提到馆藏文物的保护难题,言辞坦诚,“博物馆文物藏品家底不清、保管环境质量不佳、安全保护状况不力、保护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