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每个人生命中都会有很多符号,对于杨丽萍,“孔雀”就是融入她血液的印记。但对于另一些人来说,跳孔雀的杨丽萍,同样是根植于他们内心的符号。
《孔雀》跳到杭州,到底哪些人会走进剧院?记者采访发现,热爱舞蹈,对美孜孜以求,有独立审美品格,是杨丽萍拥趸们的集体特征。也正因为这些人的热情,《孔雀》临时决定在10月1日晚加演一场。
杨丽萍的舞蹈,一直以来都有两种极端评价——看不懂和真好看。持后一种态度的人,爱杨丽萍的哪里?
昆明首演那天,观众席里坐了一位特殊观众——同样以原生态著称的歌手萨顶顶。《孔雀》中的插曲《雀神》,就是萨顶顶创作并演唱的。
在旁人眼里,杨丽萍和萨顶顶的“范儿”几乎一样:独一无二的演绎方式,独一无二的风格,一个是东方独特神秘主义舞蹈,一个是讲话般朴素的原生态音乐。就连穿着,两人也像姐妹,大耳环、大刺绫、绣花鞋……
但其实能为《孔雀》配唱,萨顶顶也很激动,“能和偶像合作,怎么可能平静?”
萨顶顶连续在录音棚熬了几个通宵后,结束编曲时已是清晨6点。当她走出房间那一刹,阳光扑面而来,“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3句话——光明是无限量的,寿命是无限量的,希望你获得永远不死的生命。”萨顶顶马上又回到录音棚,把这段歌词翻成梵文,作为歌曲的结尾。
有些人是崇拜杨丽萍,有些人则是欣赏她的审美。
叶锦添也是《孔雀》的第一批观众。他说,见到杨丽萍的第一眼,就觉得“美不胜收”:“你看她的穿着,没有女人比她更了解自己的美。”
随后的合作,杨丽萍和叶锦添对美近乎一致的诉求,也让两人几乎没红过脸。有一次,叶锦添想好了“孔雀尾”羽毛的某种插法,刚进道具间,就发现杨丽萍已经摆弄出那个样子,“我们这个团队,对美的理解都一样,所以这是一部很流畅的作品。”
杭州这座城市,杨丽萍前前后后也演过3次。这次《孔雀》来收官,买票进场的人,对杨丽萍究竟保有怎样的情感?
“她身上有一种精神。”著名歌唱家蔡大生,丝毫不掩饰杨丽萍粉丝的身份,“那种‘热爱’的能量巨大。热爱舞蹈,热爱家乡,热爱民族。对于搞艺术的人来说,这种热情是非常难得的。”蔡大生直言,自己喜欢看杨丽萍迸发出来的那种热情。
画家吴山明也早早在日程表上记下了演出时间。他的观点很简单,杨丽萍的艺术表达方式,和作画是相通的。“她54岁还在表演,难度有增无减,造诣一直在提高,这种对艺术的执着实在难得。”
上海双年展特约摄影师汤南南,也已经早早买了《孔雀》的门票。在汤南南看来,杨丽萍最吸引她的是其陈述创作的方式,“我记得她说过,她是以舞蹈作为修行,舞蹈也是她观察世界的答案。”记者 陈宇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