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0月1日,安徽省首届“丁玉兰杯”庐剧演唱大赛在肥东开幕,庐剧是安徽省地方戏主要剧种之一。本届大赛共分专业组、职业组、业余组、老年组四个组别,吸引了来自安徽省全省的专业庐剧团、农村戏班、老年大学庐剧班和戏迷们前来参赛。
庐剧,旧称“倒七戏”,是安徽省地方戏主要剧种之一。清末以来,流行于安徽境内的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它在大别山一带的山歌、淮河一带的花灯歌舞的基础上吸收了锣鼓书(门歌)、端公戏、嗨子戏的唱腔发展而成。曲调清新朴实,优美动听,很受当地群众喜爱。
庐剧具有很强的吸收性、包容性和普及性,它在唱腔上吸收了地方民歌小调、山歌、情歌、麻城“高腔”等的音乐,表演上吸收了鄂东的“花鼓戏”、“端公戏”、“嗨子戏”等的手法,不少剧目中融汇进了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的观念和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庐剧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当天举办庐剧大赛上,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著名庐剧表演艺术家丁玉兰还特地为观众倾情奉上《秦雪梅观画》选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庐剧是安徽古老的地方剧种,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庐剧从农村中来还要到农村中去,只有来自民间,面向民间,才是它的生命力所在。”
安徽省戏剧协会主席、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黄新德说:“家乡人唱家乡戏,此次举办庐剧大赛,不仅可以丰富地方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还能让庐剧在故乡的土地上得到滋养、传承和发扬。”
据介绍,此次在肥东举办的庐剧系列活动,除了庐剧演唱大赛外,在十月中下旬,还将围绕“庐剧与肥东”、“庐剧与农民”、“庐剧的保护与传承”等议题召开庐剧专题研讨会,进一步打响肥东庐剧文化品牌。
赛前,安徽省戏剧家协会授予肥东为“庐剧之乡——中国肥东”称号。
据了解,庐剧,旧称“倒七戏”,是安徽省地方戏主要剧种之一。清末以来,流行于安徽省境内的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并逐渐形成了3个流派。2006年5月20日,庐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早期庐剧的表演比较简单,基本上是地方小调与民间舞蹈相结合,动作一般不配合剧情。演出多为幕表制,基本没有固定的台词,多采用临时串词、套词的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庐剧在表演艺术等方面作了较大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