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胡蓉蓉,(1929~ ) 舞蹈家、编导 。江苏宜兴人,1934年入上海纱考尔斯基芭蕾学校。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其间参加了《天鹅湖》、《火鸟》等舞剧片断的演出,并在《葛蓓莉亚》中担任主要演员。参加过进步影片《压岁钱》、《小侠女》等的拍摄,是30年代中国童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主要从事舞蹈编导和教学工作,努力探索芭蕾民族化的道路。1964年,她参与编导的芭蕾舞剧《白毛女》是芭蕾民族化的成功之作 。1982年 ,她又将曹禺的《雷雨》改编成同名芭蕾,对芭蕾的革新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1980年和1982年,她先后担任了日本国际芭蕾舞比赛和美国国际芭蕾舞比赛的评委。
胡蓉蓉现任上海舞蹈学校副校长、顾问、名誉校长、上海芭蕾舞团团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第三至五届理事、上海分会主席。
中国的舞蹈一直沿袭着盛唐时期的风格,虽然受多民族文化的影响,但始终都封闭在自娱自乐的圈子里,没有走出国门。到上个世纪30年代,受一部分侨居在上海的俄罗斯舞蹈家的影响,上海开始陆续出现了外来的舞蹈艺术--芭蕾舞的演出活动。在新文化运动的浪潮中,国人们对这一艺术形式,抱以了相当高的热情,观看芭蕾舞演出一时成为了时髦的象征。在短短几年中,芭蕾舞在上海的发展,竟然出现了空前的盛况。上海有名的兰心大剧院,就是西方艺术的一个汇集地。
胡蓉蓉走进兰心大剧院的时候,只有十几岁,她是我国第一个跳芭蕾舞的人。三十年代的上海,没有人不知道她的名气。作为当时最著名的童星,胡蓉蓉是一个时代宠儿,她像美国的秀兰·邓波儿一样,聪明可爱,多才多艺。5岁就进入演艺界,被几家电影大公司捧着,先后主演了《压岁钱》、《歌儿救母记》、《小侠女》等多部影片。
胡蓉蓉开始学芭蕾舞只是为了练练功,出于角色的需要,她请了多个不同舞种的老师教她舞蹈。由于她天资聪慧,她的芭蕾舞老师索考尔斯基,一个优秀的俄罗斯芭蕾舞男演员,鼓励她进了上海最有名的芭蕾舞学校。
从芭蕾舞学校再到芭蕾舞团,胡蓉蓉从学员变成了演员。在芭蕾舞团里,除她之外,演员清一色都是洋人,而每次上台,胡蓉蓉都不敢怠慢。她心想,无论如何都不能比洋人差,给中国人丢脸。抱着这样的信念,胡蓉蓉拿到了主演的角色。
随着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在兰心大戏院演出获得的成功,胡蓉蓉的名气更大了,她也正式从电影行业转入了芭蕾舞艺术。有一次,她的洋人男舞伴回国后,胡蓉蓉突然发现,自己竟然一下子无法演出了。那一刻,胡蓉蓉第一次萌发了想法,一定要培养出中国自己的芭蕾舞演员。
中国真正拥有自己的芭蕾舞,是在建国后的60年代,胡蓉蓉参与编导了第一幕芭蕾舞剧《白毛女》,该剧既运用了芭蕾语汇,又吸收了中国民间舞、传统戏曲等表现手法,是我国民族内容与外来芭蕾艺术形式的成功结合,也是一部国产的经典剧目。
胡蓉蓉用她那一双美丽的芭蕾脚尖,在舞台上、在人生中滑出了一段精彩。她不断进行新的尝试,改编了多部国产芭蕾舞剧,如《雷雨》、《红色娘子军》,并带到国外演出,受到高度评价。1980年和1982年,胡蓉蓉先后担任了日本国际芭蕾舞比赛和美国国际芭蕾舞比赛的评委。中国人的舞蹈地位终于得到了世界的承认。
胡蓉蓉生长在一个艺术气氛浓厚的家庭里,她的哥哥胡心灵从事艺术工作,她的嫂嫂龚秋霞是位歌星。她5岁时,就由父母送入上海沙考尔斯基芭蕾学校学习。她长得天真活泼,娇小玲珑,十分可爱。她能歌善舞,还会演戏,被人称为天才。
1936年,她哥哥胡心灵创办上海文化影业公司,拍摄有声片《父母子女》,由胡蓉蓉、龚秋霞和闵翠英合演。胡蓉蓉在影片里既有令人喜爱的表演,又有令人赞赏的歌舞。公映时,观众倾倒,称她为“小天使”,胡蓉蓉就成为了中国影坛熠熠发光的童星。
自后她被邀演出,在一次公益的游艺大会上,她与龚秋霞合作,演出一出音乐舞蹈诗剧,赢得千万观众的欢迎和赞美。
明星公司拍摄一部由洪深导演的社会悲喜剧《压岁钱》,演员阵容强大,有舒绣文、黎明晖、谢添、陆露明等。胡蓉蓉在片中任主角。她唱了不少插曲,还表演舞蹈,该片在新年放映时,轰动上海。
抗战爆发后,她在上海又主演了《小侠女》、《孤儿救祖记》、《珠联壁合》等影片。
1950年后,她脱离影坛,专事舞蹈艺术。任上海芭蕾舞团团长,撰写回忆录。在她的记忆中,仍不能忘怀自己童年时从事电影的美好时光。而当年的观众,在数十年后,也始终记得这位能歌善舞的天才童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