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在线QQ群:179860768    关于我们   加盟须知   我要投稿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河北

河南

辽宁

吉林

江苏

四川

山东

内蒙古 

安徽

湖北

湖南

江西

浙江

福建

广东

海南

陕西

山西

云南

黑龙江 

贵州

广西

新疆 

西藏

青海

甘肃

宁夏

香港

台湾

澳门

 

首页

影视

美术

戏剧

文化生活

人物

人文

教育

国际交流

言论

地方文艺

商场

说图

 舞蹈

曲艺

 音乐

演出

城市旅游

展会

书法

文学

艺术家库

学术

文化产业

收藏

论坛

解读宋五大名窑 汝瓷的价值何在
发起人:cqq  回复数:0  浏览数:12935  最后更新:2011/8/4 9:59:02 by cqq

发表新帖  帖子排序:
2011/8/4 9:57:07
cqq





角  色:版主
发 帖 数:177
注册时间:2009/12/4
解读宋五大名窑 汝瓷的价值何在
  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各具魅力,尽管学术界对断代等问题仍留有争议,却仍然掩饰不了这五大名窑出土的瓷器所散发出来的光芒。而由于传世的作品并不多,五大名窑的瓷器也倍显珍贵。它们各自拥有的特点,不仅成为后世辨别它们归属的特征,也成为它们自身的艺术价值所在。类似,汝窑、官窑、哥窑都具有开片之美(开片是烧造成功的釉面上往往开有细碎繁密的纹片,宛如鱼鳞或冰裂状,学界称其为“开片”);此外,哥窑的典型特征“金丝铁线”,钧窑的多彩,定窑的温润白色都为中国陶瓷史留下了一笔。

  近日,故宫宋代哥窑瓷器受损事件被曝光。哥窑瓷器是宋代五大名窑的“汝、官、哥、钧、定”之一,存世量极少。故宫宋瓷受损事件让宋代五大名窑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焦点。本报记者专访了瓷器研究人员,以图还原出叱咤陶瓷史上宋五大名窑的前世今生。

  实考 五窑成就陶瓷史高峰

  明代《宣德鼎彝谱》一书记载,“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各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不过,由于柴窑一直没有发现窑址,便被搁置一边,“柴窑主要是从文献到文献,没有考古资料做支撑。与此同时,柴窑也没有传世器。”于是,便留下了“汝、官、哥、钧、定”的说法。

  中国素有“瓷国”之誉,英文China既指中国,又指“瓷器”。在漫长的中国陶瓷史上,古代工匠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瓷器传奇,宋瓷便是其一。

  唐五代时,宫廷就有收藏陶瓷之好,宋朝统治者也不例外。最初,宋代朝廷先是指令几个烧瓷质量较好的窑场如定窑等烧造贡瓷,后又专门设立汝窑、钧窑等官办瓷窑,专门烧造宫廷用瓷。令后世垂涎的宋瓷由此诞生。

  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研究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冯小琦告诉记者,尽管五大名窑不能涵盖宋代瓷业生产的全貌,却集中体现了宋代的制瓷水平,从而也令宋瓷成为中国陶瓷史上一大高峰。在冯小琦看来,宋瓷的魅力就在其朴素与内敛,“宋瓷从装饰上看以素为主,汝、官、哥、钧都是青瓷,定窑则是白瓷。”

  当年,故宫文物南迁至台湾时,负责挑选文物的是号称“故宫四大金刚”的专家:书法专家庄尚严、瓷器专家吴玉璋、图书专家梁廷玮以及玉器专家那志良。吴玉璋便挑选了宋五大名窑等27870件。原台北故宫博物院瓷器专家蔡和璧指出,吴玉璋挑选这些瓷器时,有个标准,就是围绕五大名窑和清代珐琅彩瓷(俗称古月轩),由此可见宋五窑的珍贵程度。

  汝瓷属五大名窑之首,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宋时属汝州。考古发掘中发现的汝窑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规模在当时已算很大。事实上,自宋初以来便有了汝窑的烧制,北宋晚期更是其鼎盛时期。

  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天青色”“蟹爪纹”“香灰色胎”“芝麻挣钉”等是鉴别汝窑的重要依据。其中,蟹爪纹是指釉面开片的纹理毛毛扎扎;“芝麻挣钉”则是因烧造时足部用很小的支钉支起,然后把汝窑瓷器支在空中烧。这样烧制的瓷器烧好后,底部釉面会有几个点。汝窑瓷胎体一般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而在造型上则比较庄重大方。

  由于汝窑传世的作品很少,据传不足百件,又因其工艺精湛,所以非常珍贵。

  争议 哥窑并非宋代烧造?

  “汝、官、哥、钧、定”,是宋五大名窑的简称,且在学术界和民间藏家处流传已久。然而,近几年,关于这一说法却一直争议不断。 

  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李刚告诉记者,将“汝、官、哥、钧、定”说成宋五大名窑的说法近几年来一直受到不少挑战,争议主要聚焦于哥窑和钧窑,“事实上,《宣德鼎彝谱》一书中只是说了有汝、官、哥、钧、定各窑器皿,但并没有说明是宋代的,宋五大名窑的说法是后代人附会之辞。”李刚指出,事实上哥窑的名称是元代以后才有,直到元代才开始烧造哥窑。而目前,关于哥窑的烧造年代有三种观点,宋代说;元代说;宋元说。

  至于钧窑也有争议认为不是出于北宋末年。古陶瓷专家陈万里曾经提出,钧窑兴起与汝窑衰落有关,“但后来研究发现,这种说法并不正确,汝窑和钧窑并没有传承关系,其中官钧出现的年代应该不早于元代中期。”

  养护 瓷怕磕碰,修补费神

  相比古代书画来说,宋瓷并不“娇惯”,室温和湿度都要求是恒温恒湿,“主要还是怕磕碰。”而一旦展陈,展厅的温度和湿度也要求恒温恒湿。 

  冯小琦介绍,为了避免对古瓷文物造成损害,目前故宫采用了普通照明和光纤照明两套系统,这些都是为了达到恒温恒湿的效果。但岁月沧桑会给精美的瓷器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为此,就需要给古陶瓷进行修复。

  一般来说,修复瓷器要先经过拆散以恢复碎片原样。第二步工序中,那便是清洗。风干后,就可以对零碎的瓷片进行黏合了。与之前考古修复技术不同的是,现在的修复人员以新型环氧树脂作为黏合剂。这种环氧树脂能延缓瓷器修复材料发生质变的时间。

  通过黏合后的瓷器,离成功还有三步要走。类似黏合后如果还有一些缺口,就需要进行补配,主角依然是原来的黏合剂加填充材料。填补完毕后,还需要将瓷器的表面打磨平整。最后的工序便是给陶瓷做色做釉。而类似宋瓷中汝窑、哥窑都是有开片的,且容易在开片的地方碎,所以在修复过程中,有时候也会把碎的地方当做开片来处理。

  ■ 典故

  徽宗一梦

  雨过天青

  汝窑出炉

  “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此天造之物说的是被后人尊为五窑之魁的汝瓷。关于汝瓷的来源一直有着美好的传说,版本之一便与宋徽宗的梦有关。

  宋徽宗曾做过一个梦,梦到雨过天晴,远处天空的天青色,醒后他要求造瓷“雨过天晴云破处”,发誓要让工匠烧制出这样令其着迷的瓷器,最后汝州工匠技高一筹,从此,世上多了一种传世瓷器———汝窑瓷器,天青色釉也成为汝窑瓷器的典型特征。

  事实上,“雨过天晴云破处”最早提法并不源于宋徽宗,而是五代后周的第二位皇帝世宗柴荣。当时,柴荣将柴窑的特点写为“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由于天青色确实是汝窑的一大特点,为此后世的传说便为汝窑的诞生附会上了宋徽宗的梦。

  不过专家认为,无论传说怎样,汝窑能成为五大名窑之首与宋徽宗的喜好有关。冯小琦介绍说,唐代社会蒸蒸日上,大气磅礴,所以陶瓷雍容大度,类似唐三彩,到了宋代则推崇理性美。“汝瓷代表了宋人的审美,与唐代完全不一样。”
艺术人生

          进入论坛请遵守国家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1.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2.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3.文艺在线以及交流评论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回复中的任意内容。

              4.违反本网其他相关规定的,本网有权删除评论,严重者封闭帐号甚至封闭IP地址。

              5.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