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在线QQ群:179860768    关于我们   加盟须知   我要投稿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河北

河南

辽宁

吉林

江苏

四川

山东

内蒙古 

安徽

湖北

湖南

江西

浙江

福建

广东

海南

陕西

山西

云南

黑龙江 

贵州

广西

新疆 

西藏

青海

甘肃

宁夏

香港

台湾

澳门

 

首页

影视

美术

戏剧

文化生活

人物

人文

教育

国际交流

言论

地方文艺

商场

说图

 舞蹈

曲艺

 音乐

演出

城市旅游

展会

书法

文学

艺术家库

学术

文化产业

收藏

论坛

徐邦达珍藏作品及艺术回顾展亮相北京
发起人:MUAVK  回复数:0  浏览数:9916  最后更新:2011/3/16 6:55:33 by MUAVK

发表新帖  帖子排序:
2011/3/16 6:51:24
MUAVK





角  色:普通会员
发 帖 数:189
注册时间:2009/6/17
徐邦达珍藏作品及艺术回顾展亮相北京
  3月10日,“百年光华——徐邦达珍藏作品及艺术回顾展”亮相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展出徐邦达先生多年来的藏品和创作生涯中的珍品近百件。展览举办前夕,本报记者专访了徐邦达夫人、年届八旬的滕芳女士。在徐老的家中,春日温煦的夕照洒满了客厅,满头银发的滕芳向记者讲述了她心目中的徐邦达……

  精于鉴定 兼擅诗词书画

  徐邦达先生在古书画鉴定领域被公认为一代宗师,其实,在鉴定家身份之外,他还是一位杰出的书画家、诗人、词家。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称“徐邦达是中国艺术的国宝”,认为徐老在诗词书画方面的作为和鉴定方面的成就,都可称为大家。著名学者周汝昌和徐邦达是多年诗友,屡有唱和,他曾赋诗“鉴书观画总燃犀,倚马诗才世未知”,赞佩徐先生的诗词造诣不凡。

  徐邦达受其父亲影响,自幼酷爱书画,早年即名噪江南,不过为了国家的鉴定和收藏事业,中途有数十年未曾动笔创作,直至晚年才重拾画笔,临摹经典,创作山水。此次展出的徐邦达作品中,就有其早期摹古到晚年各时期的代表作品,如《老榕图》、《临陈老莲仕女图》等。

  滕芳说:“我们家的收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展出的徐邦达藏品,上起北宋《万马图》,下至近现代张大千、齐白石作品,尤以赵孟頫《兰亭序》、王时敏《仿各家册页十帖》、王原祁《山水》、《山水轴》最为精妙。

  徐邦达先生的藏品和创作很少公开展示,此次展览对于广大书画爱好者可谓福音,借以管窥徐老百年书画鉴定生涯,体味徐老的笔墨精神和创作轨迹。

  “很多人只知道徐邦达会鉴定古书画,事实上,徐邦达不只会鉴定,他在绘画、书法、诗词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他的人品和文品是一致的,他是一位爱国主义知识分子。”滕芳说,“我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让大家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徐邦达,让更多的人懂得徐邦达,懂得他的人品、文品和他的爱好、才华。”

  爱国思想源于“岳母刺字”


    徐邦达 字孚尹,号李庵,又号心远生,晚号蠖叟,1911年7月7日生于上海市,祖籍浙江省海宁市。现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常务委员、杭州西泠印社顾问、九三学社社员。

  2010年徐邦达百岁诞辰前,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在看望徐老时指出:徐邦达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书画鉴定大家和著名书画家、诗人。他热爱祖国和人民,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书画鉴定和文物保护,为我国文博事业的发展和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他即将迎来101岁,他的雅号叫“徐半尺”,他集鉴定家、收藏家、书法家、画家、诗人、词家于一身,他为国家发掘和抢救3700余件书画并重建故宫博物院绘画馆,他是当今艺术史界唯一健在的历经百年沧桑的学术泰斗……

  1942年,汪精卫六十大寿时,徐邦达的老师吴湖帆让八大弟子作画庆贺,唯独徐邦达没画,因为“汪精卫是汉奸,坚决不给他画”。

  1949年,徐邦达的很多同窗、好友纷纷远走,去了香港、台湾或美国,他们离开前都劝他一起走,但他不为所动。后来滕芳问徐先生:“当初你为什么不走?你的爱国主义是从哪儿来的?”徐邦达的回答只有四个字:“岳母刺字。”

  徐老在文化艺术界享有极高的声望,他总是说:“如果没有共产党给我的平台和条件,我不可能成为今天的徐邦达。”

  “他对党的感情极深,而且是真真切切的。有一次,我跟他开玩笑,人们都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对你来说,应该改成‘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徐邦达’。他说就是这样的。”滕芳告诉记者。

  解放初期,中央文化部文物局(今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调他到北京任文物处业务秘书。徐邦达带着学生到20多个省市调研,每个省市的博物馆都向他敞开大门,正是这样难得的机会使他看遍了各馆的珍罕书画,提升了鉴定眼力和水平。滕芳回忆道:“过去你要看什么东西,首先你得和人家有交情,即便去了人家家里,也未必能看到全部。当时徐邦达去各省市的博物馆都是特殊对待,想看的都能看到,所以他很知恩、报恩。”

  徐邦达那时在北海团城负责征集、鉴定历代书画,他把家里收藏的字画以极低的价格卖给了故宫(那些字画现在每一件都是价值连城)。滕芳后来问他:“你卖给故宫后悔不后悔?”徐邦达想都不想:“不后悔!放在故宫就等于放在家里,我想拿出来看也可以看啊。”

  他带头拿出自家的收藏,听说别人家有好的藏品,就上门动员人家卖给国家。就这样,在短短3年间徐邦达发掘和抢救了3700余件书画。1953年,徐邦达随这些国宝奉调到故宫博物院并重建了绘画馆。可以说,没有徐邦达的卓越见识和强烈使命感,也就没有故宫绘画馆的今天。

  近千年的重要书画 都在他脑袋里

  徐邦达天资聪颖,一生勤奋,他没有任何学历,也不曾留过洋,是一位纯粹从民间私塾走出来的世界级书画鉴定大师。

  滕芳说,人们常说爱到入骨三分,徐邦达对于书画的爱却是融进了他的血液里,因为书画就是徐邦达的命,就是他的心灵寄托。因此,他对书画的热爱胜过一切。

  徐邦达在故宫博物院上班时,到了单位就一头扎进图书馆看书,中午回办公室匆匆吃过盒饭,紧接着又去图书馆,日复一日。博览群书,眼界开阔,使他在书画鉴定方面具有别人难以企及的优势。

  徐邦达对书画痴迷到什么程度?腾芳讲了两件事。“1953年,他在北海团城收字画时租了一个小房子,那时候冬天没有暖气,他就生个炉子,穿个棉大衣,看字画看得太专注,棉大衣被炉子烧着了都不知道。”“有一次,徐邦达感冒发烧,睡梦中突然大喊:‘挂,挂!’我问:‘挂什么?’他用手指指墙,闭着眼睛说:‘从这边开始挂,唐、宋、元、明、清,依次挂。’他连做梦都离不开书画。”

  几年前,一位朋友帮徐邦达抄书,他本身也是懂书画的,遇到一句话不知道出处在哪儿,查了一个多礼拜还是没结果,只好问徐老。已是90多岁的徐邦达略作思考,说那句话在哪一幅画上某某人的题跋里。那位朋友按图索骥,果然很快找到了,对徐老的记忆力连连称奇。

  “近千年重要的书画都在徐邦达的脑袋里。计算机有时会死机,但徐邦达的脑袋不会,他的大脑比计算机还好用。你若问他一幅古画,相关资料一下就从他的脑袋里提出来了,画的什么、作者是谁、什么颜色……一大堆信息都出来了。”滕芳说。

  天性纯真 不爱钱财

  徐邦达是一个对日常生活要求极其简单的人,书画是他须臾不可缺少的,其他则可以从简。他不讲究穿,喜欢美食,但即便是他最爱吃的西餐,每次也只吃八分饱。“徐邦达这辈子不懂钱,除了书画什么都不管不问,他的心很纯很静。”滕芳有时会跟徐先生开玩笑:你这个人纯得比纯净水都纯呢。

  古人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不管身处任何环境,徐邦达内心始终是宁静的、淡泊的。滕芳说:“人最大的敌人是名和利,它可以让人丧失本性。静不下心还能画什么、写什么?徐邦达的心很静,所以他才能创作出好东西,才能有所成就。”

  “他看画就是看画。他可以‘点石成金’,他要多少钱别人都愿意给,还有很多人拿假东西来做我的工作,但是我们都拒绝了。”滕芳深知,在徐邦达心里,根本就没有“钱”的概念。

  此次展出的徐邦达藏品是他最近30年收藏的,滕芳见证过每件作品的来历。“我们家的这些画之所以能放到今天,是因为徐先生痴迷、爱惜这些画。我当然知道这些画可以换钱,有钱可以生活得更好,但是我从不动这些画的念头,因为这是他最喜欢的东西。”

  11.5米小楷手卷 记录伉俪情深

  为了照顾徐邦达的生活,曾是知名演员的滕芳提前退休,她宁愿自己做些牺牲来成就徐邦达的事业,他们携手走过了30多年。

  在这次展览中,有一件11.5米长的小楷手卷,是徐邦达为她而写的。“上面的词都是他自己填的,写了10年。那几年我常外出,只要我一走,他就在家里写,一卷日本纸就这么写满了。”词风婉约,楷法清隽,记录了两人的相知相爱。

  “有人跟我说,你干吗不让徐先生多画点、多写点?我本身是搞艺术的,知道艺术是逼不出来的,创作欲望抑制不住了,他自然会挥洒的。”因此,滕芳从不干涉徐邦达的创作。

  徐邦达的书法秀雅遒劲,自成一体。让滕芳敬佩的是,他在20多岁就能形神毕肖地临摹宋人的书画。以前滕芳最喜欢看徐邦达写字,身体会不由自主地跟着他的运笔而摇晃,“那种自然,那种洒脱,他的自我感觉是那么美,连我看他写字也是一种享受。”

  徐老虽然失去了言语能力和行动的自由,目前的精神状态仍然很好。为了让徐先生高兴,滕芳时常拿册页给他看,哪天看他心情不好,就把他收藏的王原祁山水挂起来,徐老看着画就笑眯眯地直伸大拇指。

  鉴定书画信奉“实事求是”

  徐邦达90多岁时写了一幅“实事求是”,挂在书房的墙上以自勉,这四个字也是他鉴定原则的写照。“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每一次鉴定,他都很用心。如果当时定不了真假,就让人给他一点时间,他决不会仓促下定论,更不会胡说八道。”滕芳说。

  作为中国艺术史界“鉴定学派”的一代宗师,徐邦达将传统鉴定方法与现代考古学手段相结合,为书画鉴定建立了可传授的研究方法和学术理论。

  在长期的鉴书观画过程中,徐邦达积累了丰富的鉴定经验,但他从不把这些经验据为己有,撰述出版了诸如《古书画鉴定概论》、《古书画伪讹考辨》、《历代画家传记考略》等著作,将自己的鉴定知识和独有经验无保留地传授给世人。遇到年轻人向他请教书画方面的问题,他总是倾囊相授,知道十分就说十分。

  故宫博物院陆续推出的《徐邦达集》(共16卷,600万字)堪称一部鉴定大全,已故著名收藏家、古书画鉴定家王己千用“空前绝后”来形容这部大书。

  滕芳告诉记者,此次展览结束后,她打算拍卖一些藏品建立徐邦达学术基金会。“人不可能天长地久,这些好东西,只要曾经拥有就行了。徐邦达学术基金会要办成永久性的,让徐先生的学问、精神能够传承下去!”


精彩生活第一天

          进入论坛请遵守国家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1.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2.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3.文艺在线以及交流评论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回复中的任意内容。

              4.违反本网其他相关规定的,本网有权删除评论,严重者封闭帐号甚至封闭IP地址。

              5.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