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徐悲鸿纪念馆历经9年改扩建终于免费开放,该馆馆藏也首次住进了恒湿恒温的现代化库房。其中《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等国宝级文物领衔的约120件书画精品亮相。徐悲鸿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徐悲鸿作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被誉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他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
徐悲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
徐悲鸿纪念馆中120余件展品对于4层楼的纪念馆而言,确实不算多。但我们希望通过人和物的结合,让观众更多地参与到展览中。未来,固定展陈也将常换常新。此轮改扩建,徐悲鸿纪念馆的建筑面积从原本的3250平方米一口气儿增长了3倍多。总建筑面积10885平方米的新馆内,各种设施齐备。“分区”成为关键词,贯穿文物库房和展厅。
纪念馆中的油画、轴画、图书资料、素描分别都有各自适宜的温湿度“单间”。展区则按楼层分区,一层主要展出徐悲鸿的生平资料、照片、故居复原室以及青年徐悲鸿从贫穷的家乡走向世界的履历介绍。二层和三层展厅展出徐悲鸿代表作。四层则作为临展厅。
如今,展厅里“国宝”云集。打头阵的是《八十七神仙卷》。“原件仍在修养期,所以目前展示的是复制品。”一位纪念馆讲解员将这件作品的背景娓娓道来,这是1937年徐悲鸿在香港用重金从一名德国人手中赎回的。1942年,这件文物在日军空袭中被盗。后来,徐悲鸿在成都又遇到此画,并想尽办法花重金重新购回。1953年,徐悲鸿逝世后,他的夫人廖静文将这件文物无偿捐赠给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