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鉴于日本现政府顽固坚持错误立场,在铁的侵华罪证面前拒不向中国人民低头认罪,从而激起了热爱和平的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一场空前规模的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活动正风起云涌,一浪高过一浪。
由中国国际商会主办的“气壮山河-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名家书画展”近日在北京拉开序幕,六月中旬,中国著名书法家赵连甲用中国文化中诗与书法的完美结合,创作出来的力作《卢沟桥畔起烽烟》将亮相全国政协礼堂,这必将让我们再次在抗战的认识中,更能明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远意义了!
|
译文: 《卢沟桥畔起烽烟》
卢沟桥畔起烽烟,
|
这首创作于二十年前即199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的旧作,堪称同一题材的洪钟大吕!此诗开头以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为发端,披露日寇大举进犯中原的史实.紧接下来,歌颂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高举抗战大旗,动员倡导全中国人民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中,以及全国民众抗击敌寇的怒火激情.接下来,以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在抗日统一战线基础上奋起抵抗日寇取得的两次大捷为例,说明只要一致对外,同仇敌忾,日本侵略者是完全可以打败的.最后两句,总结历史教训,歌颂论持久战的光辉思想,提出不忘历史,居安思危的现实意义。这首诗作,在冷漠二十年后,即将亮相于全国政协礼堂举行的“气壮山河--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书画展”上.为此,笔者采访了诗人书法家赵连甲先生
赵连甲与欧阳中石教授
您能谈谈当年创作这首诗的情景吗?
记得那是1995年8月15日这天,接到我的书法老师李文放先生(女,中国书法家协会筹备组主要筹备人之一,已故)通知,要我去中山公园参加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笔会.我本人出生于1947年,没有经历过抗战年代,抗日战争知识,不是书本上学来的,就是听故事看电影得来的.但我仅凭这有限的历史知识,全靠满腔的热血激情,即兴创作了这首七律.记得是书写在一张四尺整张宣纸上,竖幅.书友们看了我写的内容后,大多数都觉得即兴发挥得不错.但也有人觉得第六句“台儿庄上庆凯旋”有点“刺眼”,最好删掉..也难怪,当时的政治气候正值两岸关系乍暖还寒时节.对于国民党正面战场,公开报道还没有提上日程。斟酌再三,我还是不忍割爱,于是保留了原句。.就这样将作品交给主办方----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从此,这幅诗作就成为宫中收藏品保存了起来。
转眼到了2008年.10月下旬的一天,我的大学老同学--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林阳先生打来电话催我请客,理由是我的诗书条幅在一场拍卖会上拍卖成功,日期是2008年10月18日.说得有鼻子有眼,使你不能不信.再一细问,还说出了作品的名称-----原来,他指的就是这首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尘封了十三年之久的我的“老古董”.我的这幅诗书条幅终于有了出头之日,我真是高兴极了!至于谁是作品的持有者,谁是拍得者,已经不重要了。老同学提议饭局祝贺,是有道理的.,虽然没得到分文收益,但精神上的满足感,远胜于金钱的刺激.
这首诗的原作虽然远离我而不知归属,但诗的内容却烂熟于心.是任何人夺不走的.每年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赶上有笔会之类的活动,书写这首诗总作为我的首选.今年,正值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由中国国际商会主办,其文化产业委员会承办了“气壮山河----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书画展。主持办展的刘明秘书长得知我写过纪念抗战题材的诗,不辞辛苦亲自登门向我约稿,令我非常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