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3月1日,为纪念新中国公派青年美术家留学苏联60周年,“20世纪中国美术之旅——留学到苏联”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这是留苏一代,美术家群体首次集中亮相。
由于今年是中国美术馆建馆五十周年,所以也针对性地策划了一批重要展览。“我们在3月会做一个很有学术特色的展览"留学到苏联",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后,前往苏联学习艺术归来的艺术家作品。”范迪安谈到,包括全山石、罗工柳、张华清、郭绍钢等艺术家。这批艺术家归国后,很多都成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领军人物,但由于时代更迭,很多资料都缺乏整理,这一次的展览,从作品、笔记、文献照片,以及新媒体各方面抢救式还原这一艺术家群体。
靳尚谊作品
展览将大量作品、图片、手稿及实物文献编排,通过“基础训练”、“写生实习”、“创作研究”、“感受经典”、“青春风采”等板块,展示了他们当年的素描、速写、油画人物、人体和风景写生及创作稿,其中大量作品是首次公开展出。留学生当年的学生证、借书证、课程表、课堂笔记、油画箱及苏联颁发的“普希金文化奖章”和“荣誉教授”证书都使展览充满了可读的细节。
作为当年留苏的一员,邵大箴担任这次展览的总顾问。他说,“我记得当时被告知,派往留苏大学生每人每年的费用,相当于其时250位中国农民全年耕种的收获。深知祖国人民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派遣我们出国深造之不易,我们也省吃俭用,在扣除伙食费之外,其余部分几乎全部花费在购买图书画册上。”
当年留苏的一代人学成归国后,都成为美术教育、创作和美术史论领域的中坚力量和领军人物,罗工柳、肖峰、李天祥、郭绍纲、全山石、张华清、林岗、徐明华、伍必端等曾担任各大美院的院长或系主任,邵大箴、奚静之、程永江等成为著名美术史论家和美术理论家。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表示,把“留学到苏联”放在“20世纪中国美术之旅”这个时间轴上来考察,更显其不可磨灭的价值。20世纪以来的中国美术,正是在中国社会的时代风云、沧桑巨变中不断明确起自己的文化观念,特别在打开视域、穿越文化边界的多次“旅程”中借鉴吸收了世界艺术的优长,丰满和强壮了自身,由此建立起充分的文化自觉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