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上海文化广场宣布将从3月至4月作为华语原创音乐剧支持月,在此期间不仅为原创大型华语音乐剧提供优惠场租,还将帮助其进行项目宣传,并协同制作艺术教育项目。
座落于上海市中心的文化广场,东接茂名南路、西靠陕西南路、北邻复兴中路、南以永嘉路为界,这片看似静谧的地块,承载着上海滩80多载的历史风云……
据悉,纳入支持计划的华语音乐剧将有两部:杭州制作的原创音乐剧《断桥》,及香港制作的音乐剧《天龙八部》。音乐剧《断桥》最大的看点,在于其突破以往音乐剧单一的演出模式,别出心裁地将声光电影、看听嗅触觉融合集结到整场演出之中。《断桥》以主人公白兰四次登上断桥为节点,分春晓、夏荷、秋月、冬雪四幕展开隔海相望的爱情故事,同时也颂扬了中华民族坚贞、浪漫的爱情信念。而根据金庸名著《天龙八部》改编的同名音乐剧也将在文化广场上演。全剧场景梦幻,音乐上汲取了百老汇音乐剧、流行、摇滚、说唱等元素,风格多变而富有新意,令观众耳目一新。
此外,文化广场也将开始规划华语原创音乐剧,与国内个艺术制作机构与个人展开联系,搭建原创音乐剧的孵化平台,尊重艺术规律,给予艺术家充分信任与自由,探索剧院制作原创音乐剧的道路。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文化广场曾是旧上海的法商赛跑会,亦即逸园跑狗场,场内能容纳二万余人,号称“远东第一大赌场”,并配有为赌客服务的旅馆、舞厅和露天电影院等。
1949年5月,上海解放,逸园饭店由职工组织业务维持会继续营业。原饭店、舞厅借给各单位开会,举办展览会。
1952年4月,经市人民政府决定,陈毅市长批准,将逸园改建、扩建、新建为上海市“人民文化广场”(当年11月经市府批准改称“文化广场”)。改扩建工程至1954年底前完成,成为当时上海人民盼望已久的各种设施比较完备的群众政治文化活动中心场所。 从1952年到1966年(即文革前)的14年中,在广场举行的重要政治集会、报告会共计626场,参加的干部群众为201万人次。文化广场是一所大型的进行政治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大课堂,人们在这里接受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 然而道路是曲折的,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给广场带来了一场浩劫。“四人帮”利用这块场地,策划阴谋,残酷批斗市委领导、大批老干部和知识分子,自立为王的造反派在这里打派仗,搞打砸。1976年,在所谓“反击右倾翻案风”中,还举行过大唱“文化大革命好”的歌咏大会,借此大造反革命舆论,如此等等,在广场的历史上,留下了沉重的一页…… 1969年12月,广场在大修时因工程队违反操作规程,引发了一场罕见的大火灾,烧毁了整个大会场、舞台和原展览馆馆一部分。数千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奋不顾身,在大火中抢救国家财产,其中14位市民壮烈牺牲(均追认为烈士),350人负轻重伤,损失达5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