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青海

广西

上海 

河南

宁夏

天津 

陕西

辽宁

重庆 

吉林

山西

江苏 

湖北

贵州

四川 

湖南

新疆

浙江 

福建

广东 

云南

西藏

山东 

甘肃

台湾

安徽 

江西

投稿 

河北

澳门

联系我  

黑龙江  

内蒙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世界文艺博览》名人专题报道 > 详细内容
2011年诺贝尔医学奖公布 三专家分享奖金
发布时间:2011/10/4  阅读次数:5330  字体大小: 【】 【】【

      10月3日,2011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来自加拿大、美国和卢森堡的三名科学家因在免疫系统方面的贡献获奖,此前曾获得拉斯克奖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无缘本届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1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三人分享。其中一半奖励布鲁斯·巴特勒(Bruce  A.  Beutler)和朱尔斯·霍夫曼(Jules  A.  Hoffmann)在激活先天免疫方面的发现。另外一半奖励拉尔夫·斯坦曼(Ralph  M.  Steinman)“发现树状细胞和它在适应性免疫中的作用”。          

 美国人布鲁斯·博伊特勒、法国人朱尔斯·霍夫曼和加拿大人拉尔夫·斯坦曼以免疫系统研究赢得2011年度诺贝尔医学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审委员会3日认定,本年度3名获奖者“发现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我们大家对免疫系统的理解”。

  三人分享奖金

  尽管3人分享荣誉,3人所获奖金不相同。

  当地时间11时30分(北京时间17时30分),评审委员会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博伊特勒和霍夫曼获二分之一奖金,而斯坦曼获另外二分之一奖金。

  奖金总计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6万美元)。

  3人所为构成“合力”,对开发新型疫苗以及增强疫苗作用至关重要,不仅针对传染病,而且针对癌症。

  传统意义上,疫苗的作用,在于预防。

  而以3人所获研究成果为基础,新型疫苗着眼于以新颖手段治疗癌症,获称“治疗性疫苗”,旨在调动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发起“攻击”。

  另外,他们的成果有助于治疗一些炎症类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

  两道防线

  免疫系统,是人体和动物健康“防线”,用以抵御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博伊特勒和霍夫曼所作贡献,是认定免疫系统中的“受体蛋白”,可确认微生物侵袭并激活先天免疫功能,构成人体免疫反应的第一步。

  斯坦曼所作贡献,是发现免疫系统中的“枝状细胞”及其在适应性免疫反应、即以自身调控方式适应并清除体内微生物过程中的作用,构成免疫反应的后续步骤。

  依照评审委员会的解释,科学界所理解的人体免疫反应,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类;而人体免疫系统中受体蛋白和枝状细胞的作用,分别对应于先天和后天,相当于两道“防线”。

  三名科学家没有在一起共事,而依相关论文发表先后,斯坦曼最先,1973年;霍夫曼其次,1996年;博伊特勒最后,1998年。

  推进医学

  博伊特勒1957年出生,现任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基因学和免疫学教授。他与免疫系统相关的研究,以实验鼠为对象。

  霍夫曼1941年出生于卢森堡,现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主持一家实验室,从事分子生物学研究。他当初的研究,以果蝇为对象。

  斯坦曼1943年出生,现在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大学任免疫学教授,同时主持免疫学和免疫疾病中心。他的获奖研究,涉及细胞类型。

  他们的成果,成为后续研究的依据,应用前景集中在医学领域。

  12月10日,即诺奖基金会创始人、已故瑞典工业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忌日,获奖者将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奖。
  近十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览

  2011年,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博伊特勒、卢森堡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和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他们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这使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2010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他创立了体外受精技术,因此又被誉为“试管婴儿之父”。医学统计显示,世界上约有10%的夫妇有生育问题,而体外受精技术可以帮助其中绝大多数夫妇实现有自己后代的梦想。至今,全球已有400多万人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出生,其中许多人以自然受精方式生育了后代。

  2009年,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他们发现了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这一发现解决了一个生物学的重要课题,即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是怎样实现完全复制的,同时还能受到保护不至于发生降解。

  2008年,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及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豪森发现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这种病毒是导致宫颈癌的罪魁祸首。巴尔-西诺西和蒙塔尼的获奖成就则是发现了艾滋病病毒(HIV)。

  2007年,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基、奥利弗·史密斯和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他们的一系列突破性发现为“基因靶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深入研究单个基因在动物体内的功能并提供相关药物试验的动物模型成为可能。

  2006年,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他们发现了核糖核酸(RNA)干扰机制,这一机制已被广泛用作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种手段,并有望在未来帮助科学家开发出治疗疾病的新方法。

  2005年,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他们发现了导致人类罹患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罪魁——幽门螺杆菌,革命性地改变了世人对这些疾病的认识。

  2004年,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他们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贡献,揭示了人类嗅觉系统的奥秘。

  2003年,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上获得关键性发现,这些发现最终导致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出现。

  2002年,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约翰·苏尔斯顿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他们为研究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调节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文章分享:

 尊重网友!请你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规定     友情链接

        

本版权归文艺在线网站所有,其图文资料严禁商业下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艺在线  copyright 2006-2080   信息部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2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