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2008年央视春晚会上,一首《农民工之歌》精彩亮相,激起了广大人民群众关爱农民工的热情。昨天,由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作家》杂志社等联合主办。著名朗诵艺术家殷之光在人民大会堂领诵长篇诗歌《农民工之歌》,再次引起与会者热烈反响。
《农民工之歌》由作者刘迅甫历经十数年,深入农民工工作、生活、家庭创作而成。诗歌分开篇曲、打工篇、留守篇、乡恋篇、开拓篇5个部分,由28首既独立成篇又有机联系的诗歌组成,以宽广的叙事气度,纪实的写作手法,回顾农民工的昨天,记叙农民工的今天,展望农民工美好的明天。诗作充满深沉大爱和昂扬的格调,洋溢着对理想的赞美、对奉献的讴歌、对公平的期待、对未来的信念,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感人的力量。
《农民工之歌》是一首专门为农民工所创作。表达了农民工积极进取、追求梦想的人生态度,展现了农民工勤劳肯干、不畏艰辛的拼搏精神,同时还流露出农民工对家乡的思念与对亲人的牵挂,更肯定了农民工为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针对农民工问题,现在在政策研究界、学术界有几种观点:一是部分学者的观点,让农民工在城市住下来,“三农”问题将不存在。二是国研中心研究报告的观点,创造将农民工转化为稳定的城市产业工人和市民的制度环境。
农民工问题在建国后三四十年前表现得尚不明显,但到了改革开放以及建立市场经济的今天,城市与乡村的矛盾就日渐突出。当致富成为人们第一需求和追求目标时,城市人占有各种政策的抉择领导地位、占有意识领先的统治地位、占有生产资料转化成货币的掌控权等等,当处在两眼墨黑最封闭的乡村的农民进城务工时,自然会对他们制造出许多政策的限制。
再说农民工在就业方面,城市制定外来劳动力分类目录,把脏乱差工作留给民工。农民工从事行业的基本特点是:体力要求较高的房地建筑工、城市清洁和环境保护的操作工种、绿化养护的苗木工、居民家中的钟点工或保姆、厨师、服务员等脏、累、险、差工种。出现这些限制和歧视的主要原因是意识问题。因为意识的误区,导致制定政策的错位。
朗诵会由北京朗诵艺术团倾情奉献;著名艺术家李元华还现场演唱了《农民工之歌》。朗诵会结束后,与会专家学者就长篇诗歌《农民工之歌》的创作进行了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