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作为深圳大运会的一个重要创新和亮点,昨日,世界大运会历史上首次“世界大学校长论坛”在深圳开幕,来自五大洲68个国家和地区的163位大学校长齐聚鹏城,共商国际教育合作。
开幕式由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主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国务院副秘书长江小涓,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郝平,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荣,副省长宋海等出席了论坛开幕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刘延东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她强调,要加强各国高等教育合作,深化人文交流,增进人民友谊,推动国际合作,为世界繁荣和谐与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宋海、悉尼大学校长米歇尔·斯宾塞、博科娃、王荣先后致辞。王荣在致辞中指出,大学是知识的宝库、人才的摇篮,是传承文明的载体、人类精神的殿堂。如何适应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新形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是世界大学共同面对的一个时代课题。本次论坛的举办,必将对加强国际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对中国包括深圳高等教育发展的有力促进。开幕式上还宣布设立了深圳大运留学基金,市长许勤为首批获得基金的学生代表颁发了证书。
刘延东指出,当今时代是深刻变革、孕育机遇的时代,也是充满挑战和不确定因素的时代。人类需要运用智慧来化解矛盾、消弭危机、创造未来。大学作为培养高端人才的重要基地,作为创造新知识、新思想、新科技的重要源泉,应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适应迅速变化的知识社会,大力培养各类人才;站在创新高峰与前沿,服务社会繁荣与进步;促进跨文化理解与合作,为构建和谐世界而不懈努力。
刘延东强调,加强各国高等教育的交流合作,对于促进人类社会的知识传播、文化传承、多元文明互鉴以及实现全球繁荣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交流合作,鼓励中国大学与各国大学构建有深度、更持久的合作共赢关系。要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扩大中外学生交流规模和政府间学历学位互认,支持中外大学间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吸引更多世界一流的专家学者来华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要深化科研合作,鼓励大学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建立联合实验室等实体性国际研发机构,协同推进高水平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共同攻克应对全球性挑战的重大问题。要扩大社会互动,支持大学与科研机构、企业开展合作,形成教学、科研和产业良性互动的多赢格局,推动大学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合作加强战略研究和决策咨询,提升服务社会的水平和实效。要开展文化交流,鼓励大学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拓展校际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知和感受,培育学生包容多元文化的胸怀和跨文化学习研究的能力。刘延东希望各国大学更加广泛深入地参与到跨文化交流中来,共同谱写人类文明进步的辉煌篇章。
刘延东表示,目前,中国已成为新兴留学目的国,有来自194个国家的26万学生在华学习。同时,中国有90多万学生在海外留学进修和学术访问,国内举办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中外合作项目500多个、办学机构30多个。中国将扩大中外学生交流规模,让更多学生获得海外学习、研究经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同时,增加政府奖学金规模,吸引更多外国留学生来华留学,力争到2020年在内地就读的外国留学生达50万人次,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
刘延东说,传承和创新文化是现代大学的重要功能,一流的大学应成为人类多样文明的交融汇聚之地。鼓励大学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知和感受,培养学生包容多元文化的胸怀和跨文化学习研究能力;支持中外大学共同开展校际交流,创立跨文化交流项目。推动有条件的大学建立国别研究中心,开展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与发展现状的研究、宣传和交流。中国已经与俄罗斯建立了人才交流高层磋商机制,形成了与欧盟、东盟等多层次人文交流平台,并与世界各地的大学合作开办了300多所孔子学院。
本次论坛以“21世纪大学的新使命与人才培养”为主题,由教育部与深圳市政府共同举办,省教育厅和深圳市教育局承办,为期两天,主要就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人才培养、提高大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大学体育与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绿色大学建设等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旨在促进各国大学的交流与合作、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本次论坛吸引了68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所大学的163位大学校长积极参与。其中包括中国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美国的纽约理工大学、英国的帝国理工大学、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日本的早稻田大学、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学,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的多所知名大学的校长,可谓智者云集,群贤毕至。这也是我市至今为止举办的最高规格、最高水平的国际性教育论坛,将有力推动深圳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进一步改革创新和国际化发展。
市领导闫小培、吴以环、陈思平等出席了论坛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