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青海

广西

上海 

河南

宁夏

天津 

陕西

辽宁

重庆 

吉林

山西

江苏 

湖北

贵州

四川 

湖南

新疆

浙江 

福建

广东 

云南

西藏

山东 

甘肃

台湾

安徽 

江西

投稿 

河北

澳门

联系我  

黑龙江  

内蒙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新闻 > 详细内容
泥塑艺术唐代达高峰 北宋彩塑称经典
发布时间:2011/5/18  阅读次数:3281  字体大小: 【】 【】【
 温州白象塔彩塑菩萨立像是宋代彩塑在江南绽放的艺术之花,不仅充分体现了宋代彩塑的典型艺术特征,而且其制作工艺也体现了“瓯塑”的地方特色,堪与晋祠彩塑相媲美,成为宋代彩塑又一个标志性范例,为宋代彩塑锦上添花。该彩塑菩萨立像已成为菩萨形象中的佼佼者,更是宋代菩萨造型的典型作例。上世纪70年代初,浙江省博物馆向温州博物馆提出调拨两件北宋彩塑代表作品的要求,其中,这尊彩塑菩萨立像留在了浙江省博物馆,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也是馆内十大镇馆之宝之一。

  宝贝外观

  保存完整色彩剥落

  这尊彩塑菩萨立像通体高65厘米,保存比较完整,可惜色彩多已剥落。菩萨面相长圆,下颌丰满。长眉细目,茶黑点画睛珠,目视前方,眼光中充满虔诚与希冀。粉红晕染两颊,朱红点画双唇。颈部划有肉纹,项饰璎珞。发髻高耸,挽成螺形,缀饰璎珞,线刻与线描结合刻画出整齐的发丝。袒胸露臂,肌肤敷以淡淡的肉粉色,晕染自然柔和,臂、腕著钏。发辫、宝缯垂搭两肩,微微下垂的双肩凸显女性柔弱之貌。肩搭石绿色描金缠枝纹帔巾,帛带绕颈部过胸前贴体侧垂于座上。内着红色描金菱格纹贴体垂曳长裙,裙摆呈花瓣状垂覆于脚面,衣褶自然悬垂于膝部,尽现绮罗衣料柔软飘动的质感。腹部系带打结,腰束石绿色描金蜂窝纹围腰。衣裙上的图案纹饰精细逼真,色彩简淡内敛。腰肢微弯,臀部左扭,右膝微屈,形成曲线,充满律动,微妙的动势传达女性柔美之态,正是此像点睛之笔,最为传神之处。双手纤巧,平举胸前合十,恭敬礼拜。双足八字外分,赤足立于双层仰莲座上,莲叶一改宽大饱满的形质,略显单薄,莲台色彩与菩萨服饰色彩上下呼应,修美的菩萨与轻盈的莲台浑然一体,别具匠心。

  供养菩萨造型没有统一的定式,表现形式自由多样,塑匠画师可以任意创造。此像是绝世妙手倾注满腔的宗教热忱精雕细塑的完美杰作,造神者通过塑绘双绝的技艺赋予冰冷的泥土以生命,成功地塑造出信仰者心中的菩萨,真可谓一塑一绘总关情。菩萨集淡定的面相、虔诚的神情、匀称的体态、动人的造型和谐一体,内在精神与外在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不愧是宋代彩塑造像的典范之作、彩塑造像中的稀世珍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罕见个案

  温州集中出土彩塑

  1965年,温州白象塔内清理出大批佛教文物,其中造像最多,有铜像、青瓷像、彩绘泥塑像、陶塑像、木雕像、砖雕像、纸绢本画像等多种形式的造像,极富特色。白象塔于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开始筹建,政和五年(1115年)全部建成。塔内一次性出土的42尊北宋彩塑佛教造像是塔中文物最有价值的艺术珍品,造像题材丰富,形态毕肖,敷彩描金,精彩绝伦,极具绚烂之美,是现存宋代彩塑的典范之作。

  这些彩塑佛教造像大多供于石窟和寺庙中,如甘肃敦煌莫高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及山东长清灵石寺、河北正定龙兴寺、山西大同华严寺等。据了解,在塔内发现彩塑造像的个案可谓寥寥无几,而温州白象塔却发现了如此集中、如此多、如此精美的彩塑造像目前也仅此一例,令人叹为观止。白象塔彩塑造像均是中小型圆雕彩塑,移动方便。这批彩塑造像中有四身造像须弥座上留有明确的墨书题记,可知造像分别是太白星、木星、北辰及太阴天子像,至道二年(996年)为皇帝并四县百姓祈福消灾在白塔寺内建炽盛光道场而特别供养的。以此类推,其余的彩塑造像与上述四像虽未必同时,然而塑像目的无非是为官为民祈福消灾,造像供奉于寺内佛坛或佛龛之上受信众顶礼膜拜,白象塔建成后封藏塔中供养。与石窟寺庙中形体高大的彩塑造像相比,白象塔彩塑造像自有一种纤巧灵秀之美。

  泥塑发展

  诞生于新石器时代

  女娲团土造人的上古传说映射了人类对泥土的认识非常早。泥土乃自然所赐,随处可见,易于造型,以泥土为原料而产生的泥塑艺术,与人类的童年相伴而生,起源甚早,历史久远。梁思成曾说:“艺术之始,雕塑为先。  ”泥塑作为雕塑的一个分类,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为雕塑之先。

  在新石器时代的许多文化中,远古人类留下了很多造型各具特色的泥塑作品,如河姆渡文化的陶猪、红山文化的陶塑女神像、大汶口文化的陶塑动物等。随着审美意识的加强,泥塑外描绘敷彩加以美化是为彩塑,而完美成熟的彩塑作品早在距今7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中就已诞生。

  新石器时代之后,中国泥塑艺术一直没有间断,发展到汉代已成为重要的艺术品种。汉代以后,随着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以及多神化的奉祀活动,社会上的道观、佛寺、庙堂兴起,直接促进了泥塑艺术的发展。到了唐代,泥塑艺术达到了顶峰。被誉为雕塑圣手的杨惠之,就是唐代泥塑的杰出代表。

  泥塑艺术发展到宋代,不但宗教题材的大型佛像继续繁荣,小型泥塑玩具也发展起来。有许多人专门从事泥人制作,作为商泥塑菩萨头像品出售。北宋时,东京著名的泥玩具“磨喝乐”在每年阴历七月七日前后出售,不仅平民百姓买回去“乞巧”,达官贵人也要在“七夕”期间买回去供奉玩耍。元代之后,历经明、清、民国,泥塑艺术品在社会上仍然流传不衰,尤其是小型泥塑,既可观赏陈设,又可让儿童玩耍。几乎全国各地都有生产,其中著名的产地有无锡惠山、天津“泥人张”、陕西风翔、河北白沟、山东高密、河南浚县及北京。

  造型特点  菩萨形象凡人气质

  白象塔彩塑造像塑造了不同类型美的佛国世界各类神祇,慈祥的菩萨、威严的天王、强悍的力士、虔诚的护法、翩跹的舞伎等,这些生动而具体的艺术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表现最多的是菩萨,这也是当时菩萨崇拜盛行的一种反映。菩萨是梵语音译“菩提萨埵”的简称,意为“觉有情,道众生”。菩萨协助佛传播佛法,普度众生,大乘佛教特别重视这种“上求菩提,下利有情”的菩萨精神。菩萨是“真善美”的化身,是佛教理想主义的重要体现,历代对菩萨形象的塑造均是不遗余力。佛教中本无“性”的菩萨,唐代以后则以女性形象出现,通过表现女性温柔妩媚、美丽善良的母爱特质,塑造信仰者与造神者理想中的慈悲为怀、垂悯众生的菩萨形象。当时众生对菩萨可以“随情而造”,因此菩萨的形象是千变万化,日益世俗化的倾向又使得佛教众神具有了凡人气质,缩短了凡圣之间的距离。唐代菩萨丰颜腴身似宫娃,宋代菩萨温雅秀美如仕女,唐宋塑造的菩萨形象是经久传世的典范,可谓深入人心。

  白象塔彩塑菩萨立像相好庄严,青丝挽髻,顶戴华冠,手贯环钏,胸挂璎珞,身披天衣,面容秀丽写实,神情静谧恬适,体态修美轻盈,衣装贴体简约,赋色典雅古朴,与自然写实的大时代风格相一致,散发返朴归真的美感。捏、塑、贴、压、削、刻等泥塑技法的灵活运用,将菩萨女性独有的曲线律动勾勒得淋漓尽致;点、染、刷、绘、描等绘画技法润饰表层,刻画性格,描绘细节,表达质感。十四身菩萨像或坐或立,坐像端庄恬静,立像优雅自在,造型都很优美,彩塑菩萨像已成为菩萨形象中的佼佼者、宋代菩萨造型的典型作例。

  宋代彩塑

  体现世俗朴实风貌

  宋代佛教深入民间,向世俗化、社会化、普及化发展。造像风格一改唐代雍容富丽华贵的特征,呈现世俗朴实自然的风貌。宋时的造像形式多样,金铜像、玉石雕像、泥塑像、木雕像等,诸像纷呈,尤以彩塑像最有特色。彩塑造像易制,制作所需甚微,又能满足宗教企盼,适合民间供养佛像,因而彩塑成为宋代流行而普及的一种造像形式。宋代佛教造像达到了写实标准的高峰,彩塑艺术是泥塑其形,色绘其质,塑形绘质,形色并重,塑绘结合,相得益彰,雕塑与绘画完美统一,更适合表达宋代自然写实的造像风格,增加艺术表现力,从而形成了宋代彩塑独有的艺术之美。宋代彩塑造像写实秀丽,以世间人物为模本来塑造佛像,人物面容完全是生活化了的世间人物,人神的高度统一,契合世俗社会的审美倾向,形成了宋塑的自然之美;塑像人体结构把握准确,线条流畅圆润,肌肤柔润匀称,筋骨分明清晰,体态婀娜多姿,形成了宋塑的形态之美;衣饰质感逼真细腻,衣纹卷褶简约自如,衣饰精描细绘,敷彩贴金,灿若云霞,形成了宋塑的服饰之美。

  相关阅读

  泥人张

  泥塑艺人曾被视为“江湖乞丐”、“下九流”,生活极其艰难。恶劣的生存环境,致使泥塑传统工艺日渐衰落,濒临失传,残存的少数艺人,农忙种地,闲时从艺,被称为“杵师”。众所周知,天津“泥人张”创作的彩塑就是泥塑中的精品。“泥人张”的创始人是张明山,流传至今已有180年历史。张明山以高度的思辨和敏锐的洞察力将当代的风土人情艺术地再现出来。张明山生于浙江绍兴,其父张万全曾是一官员的文书;后到了天津,以制作小型石兽及文具为生。张明山13岁脱离私塾从事泥塑创作,其彩塑作品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能真实地刻画出人物性格、体态;追求解剖结构,夸张合理,取舍得当;用色敷彩,典雅秀丽。泥人张彩塑适于室内陈设,一般尺寸不大,约40厘米,可放在案头或架上。它所用的材料是含沙量低无杂质的纯净胶泥,经风化、打浆、过滤、脱水,加以棉絮反复砸揉而成的“熟泥”。经艺术家手工捏制成型,自然风干,再施以彩绘。张明山的子孙后来继承祖业,为中国彩塑艺术做出贡献。

  佳作欣赏

  说到宋代彩塑,首推山西太原晋祠彩塑侍女像,宫廷侍女有的奉文印翰墨,有的梳妆洒扫,有的奉饮食、侍起居,有的奏乐歌舞,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造型生动,形象鲜明,举手投足间与真人相仿佛,生活气息浓厚,多姿多彩的侍女像成为宋代彩塑标志性的范例,更是彩塑艺术史上的瑰宝。

  若论及宋代彩塑佛教造像,则山东长清灵岩寺彩塑罗汉像也值得一提。罗汉塑造手法精炼,或慈祥憨笑,或闭目凝思,或颦眉立目,面目入神,其状非一;身躯比例精准,丰者肌肉停匀,癯瘠者脉络在手,筋骨见胸,猛勇者怒目,耄耋者低眉,形象传神鲜活,充满了世间人情味,集中体现了宋代造像的写实主义精神,也是宋代彩塑艺术的代表作。

  白象塔彩塑佛教造像是宋代彩塑在江南绽放的艺术之花,不仅充分体现了宋塑典型的艺术特征,而且其制作工艺也体现了“瓯塑”的地方特色,堪与晋祠彩塑相媲美,成为宋代彩塑又一个标志性的范例,为宋代彩塑锦上添花。这批彩塑造像以杉木条为骨,掺有谷壳、麻丝的黄泥为肉,拌入桐油、麻丝的细白泥为肤。彩塑像易朽损,不易保存,流传下来的彩塑造像多经后世缮修重妆,早已今非昔貌,白象塔彩塑以原貌示人,再现了宋代彩塑艺术的精髓。  “瓯塑”以当地制作瓷器的原料土制作,使得造像细腻坚韧,不易剥蚀,历久而大部分保存依然完整,“瓯塑”特有的工艺技法愈显南方造像的细腻精致。
来源:半岛晨报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文章分享:

 尊重网友!请你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规定     友情链接

        

本版权归文艺在线网站所有,其图文资料严禁商业下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艺在线  copyright 2006-2080   信息部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2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