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4月9日,由清华大学、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雕塑家协会等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承办的 “水木清华国际校园雕塑大展 ”在清华大学举行,该活动是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主题活动之一,本次100件雕塑作品分别放置于校内公开展出,成功入选的作品将在清华大学永久收藏。
大展自2010年4月20日开始面向国内外公开征稿,至6月20日截稿为止,共收到全球32个国家的近450名艺术家的897件雕塑作品方案,其中70多名国外知名艺术家提交了260件作品,雕塑作品方案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有以清华精神、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主题的纪念性作品,有展示艺术家个人艺术风貌的个性化作品,也有立足清华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所创作的公共艺术作品。
佛山雕塑家李春华的《中国标准》成功突围,入选了本次清华大学国际校园雕塑展。这件雕塑作品呈现的是西方工业文明时期发明的世界通用的长、宽、深精密度量具“游标卡尺”与代表我国传统建筑力学船体智慧及审美结晶,构造精准的“斗拱”产生有机融合提炼而成。雕塑家李春华告诉记者,他创作这件作品是想表达现代艺术的创新,是将中国元素与世界元素很好融合。中国雕塑协会副会长孙振华说:“这次参展的作品中,《中国标准》这个雕塑作品是以很高票数得到评委的认同,它的确表现了现代中国人的一种态度,它将科学与艺术完美地结合,很切合此次评选的标准。
来自瑞典的Richard教授告诉记者,校园雕塑其实很多时候可以作为校园与校园之间沟通的桥梁,也可以作为一个校园的特色与标志,让前来欣赏与学习的人们记住,目前大学校园的雕塑建筑也越来越被很多国家所重视。记者问一位正在驻足欣赏李春华的雕塑作品《中国标准》的学生有何感受时,该学生迟疑了很久感叹“这好像是游标卡尺,但要表达什么的确不清楚”。而站在他身旁的一位女学生更是一脸疑惑,表示看了很久都没反应过来这是游标卡尺,笑谈自己平日学习生活中也用过这个工具。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王中教授告诉记者,中国大学在雕塑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失,中国大学生的艺术欣赏力有待提高。
记者在清华校园的采访也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由于清华大学校园面积很大,一些艺术家很难找到自己作品所安放的地方,寻找作品时,几度迷路。一位来自意大利的女雕塑家告诉记者,她的作品本来体积就不大,还被颠倒了上下位置,看上去感觉变了。
本次水木清华国际校园雕塑展展期为4月9日至5月9日,来自国内外投稿的作品897件,经过评选,最后选出国内作品60件,国外作品40件,部分作品将被清华大学永久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