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青海

广西

上海 

河南

宁夏

天津 

陕西

辽宁

重庆 

吉林

山西

江苏 

湖北

贵州

四川 

湖南

新疆

浙江 

福建

广东 

云南

西藏

山东 

甘肃

台湾

安徽 

江西

投稿 

河北

澳门

联系我  

黑龙江  

内蒙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艺批评 > 详细内容
杭州不惜千金买名流 官员否认“别墅保障房”
发布时间:2010/12/9  阅读次数:6415  字体大小: 【】 【】【

        近日,有媒体报道了有关杨澜、余华、赖声川、朱德庸等名流入住浙江杭州别墅保障房的新闻,被国内多家网站转载,众多网友纷纷批驳此举是用公权力剥夺穷人利益。昨天,杭州相关官员表态,称该报道与事实不符,应该是西溪创意产业园与名人名企之间属租赁关系,而非“别墅保障房”。  

 杭州政府的做法一见报,立即引来舆论热议,质疑声、反对声声声日高,斥责声、讥讽声此伏彼起。真可谓:杭州政府真慷慨,不惜千金买人才。招惹西湖波澜起,激荡钱塘怒潮来。

龙敏飞

 此前有媒体报道,杭州未来3年将供地1500亩,用于建设人才专项用房150万平方米。文中强调,杭州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白马湖生态创意园安排200套,面积300平方米的景观别墅房,向大师级人才提供10-20年租期,前5年租期全免。在西溪湿地,这些隶属保障房体系的别墅,已经有杨澜、余华、赖声川、朱德庸等数十位文化界名流入住。  

        据媒体报道,在房价高涨的现实情况下,为了吸引人才,寸土寸金的杭州市将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白马湖生态创意园安排200套,面积300平方米的景观别墅房,向大师级人才提供10-20年租期,前5年租金全免,该消息一经报道,引来了众多网友的声讨。  

        杭州西溪湿地管委会回应表示,“别墅保障房”的说法有误。管委会称,园区的房屋并非名人名企的私有住宅,主要用于引进“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名人名企入驻办公和创作,是名人名企工作室。为了促进名人名企为杭州乃至全国文化产业做出最大贡献,在租赁价格上给予名人名企一定优惠措施。    

  “杨澜居然住进了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廉价别墅保障房(另外几位是余华、赖声川、朱德庸等数十位文化界名流),千真万确。根据杭州市‘突出贡献人才专项住房’奖励计划,杭州在2009年就已确定,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白马湖生态创意园安排200套,面积300平方米的景观别墅房,向大师级人才提供10-20年租期,前5年租期全免”。12月7日媒体的一篇报道近两天在网上已被迅速转载、扩展,紧跟着便有网友质疑、媒体热评。还有人将该“事件”与之前身价近300亿的马化腾还能领经适房补贴连接起来,质疑所谓“人才专项用房”。  

 愤怒就在这样的比较中。因为富人们廉价买下的的别墅用地,原本是用来建设经济适用房的。在政府的原有计划里,这里有119万平方米的面积可以造房专供低收入人群享用。经适房虽然比不上别墅气派,但对困难群体而言,能住上已经算进了天堂了。现在,"人才专用房"占用了一半的地盘,困难人群赖以仰望的"天堂"就成泡影了。    

 但是像她一样年纪的国人中,大多数还在"辛辛苦苦地过日子"的阶段。这也没什么奇怪。有富人就会有穷人,有富足就会有贫困。我们的社会正在形成这样的规则:通过有效的财富调节,把从富人那里合理合法地征收过来的财富的一部分,分配给或者赈济给广大穷人,缩小贫富差距,弥合阶层裂痕。    
  
  富人在创富的过程中,必然掠夺了部分社会财富,他们应该出点血,反哺给社会大众。在古代,这叫做"劫富济贫";今天,这样的制度是"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这是社会公平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反映。违背了这个原则,搞"赢者通吃","富可敌国",甚至反过来,富人从穷人那里继续攫取有限的公共资源,把穷人逼上更穷的道路,这不仅不道德,而且说明社会调节出了乱子。    

  高房价已在这些年作恶多端。中国社科院日前在京发布2011年《经济蓝皮书》,对我国今明两年的房地产形势与调控作出权威分析:房价上涨速度仍然高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目前中国85%家庭没有能力购买住宅。

      针对网友的言论,杨澜在自己的微博中公开表示,“她本人个人并未入住杭州西溪湿地,而是阳光媒体旗下创意工作室与当地政府签约,入驻园区。此合约中,公司的确在租金方面享受了一定的优惠政策。”杨澜同时表示,该处办公用房并未占用经济保障住房用地。  

        另一位涉及“别墅保障房”的名人朱德庸也感到比较吃惊,他表示,自己去年把工作室搬到了杭州,因为太太是浙江人,喜欢杭州的人文风物,而且他希望在杭州建设一座“朱德庸幽默馆”,所以才选中了这座别墅。朱德庸表示不熟悉国家住房保障政策,对于他挤占低收入群体住房说法,他表示不能接受。    

       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出发点显然是好的,也是保障民生之举,可其“异化”出来的人才专用房,却让人大跌眼镜。民生冷暖不管,先顾着社会名流的引进,背后的追名逐利意识显而易见,在这还需重申,这种意识没错,但错在打错了保障房的主意。

     因而,有必要一问的是,保障房到底属于人才的福利,还是一个应该属于广大中低收入者的“保障”?这样的问答不仅是对政策本身的一次反思,也能让更多的人去关注保障房应该覆盖的群体。  



        对于这个消息,网友大都表示了质疑和批评。不少网友表示,地方政府吸引力人才的政策无可厚非,但是为什么非要占用保障房和经适房指标,难道政府的住房保障机制保障的竟然是富人吗?有学者也发表评论称,不少地方保障房资源被政府公务员、企业老板优先占用,此次杭州市这一举动的示范作用一旦奏效,将在全国各地引起一个非常恶劣的风气。  

综合《扬子晚报》《中国广播网》《中财网》 《大众日报表》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文章分享:

 尊重网友!请你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规定     友情链接

        

本版权归文艺在线网站所有,其图文资料严禁商业下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艺在线  copyright 2006-2080   信息部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2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