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2月3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嘉德支持承办的《艺为人生:徐悲鸿的学生们艺术文献展》在中国民族文化宫开展,展览包括冯法祀、吴作人、萧淑芳、艾中信、苏葆桢等在内的徐悲鸿25名早期弟子的400余件作品及文献,这些展品均为其家属或亲友提供,创作时间自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其中相当一部分为首次对外展出。
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之一,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1918年,他接受蔡元培聘请,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1919年留学法国,后又转往柏林、比利时研习素描和油画。学习画画、素描,观摩、研究西方美术。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新中国建立后,任首届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职。
徐悲鸿坚持现实主义艺术道路,创作了《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对现代中国画、油画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优秀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是我国伟大的爱国画家。
在这场“艺为人生——徐悲鸿的学生们艺术文献展”中,展出的艺术作品包括中国画、书法、油画、版画、水彩、水粉、素描、速写、雕塑,以及年画、宣传画等各个种类。作品大多与社会现实生活相关,展现出艺术家们历经多年的探索努力,在各自领域形成的独特风格面貌。
展出的文献作品,则包括徐悲鸿先生和学生之间的书信、照片、文件,以及画箱、作画工具等文献与实物资料,全面展示徐悲鸿及其弟子们在中国社会变革期的思想诉求与变迁。
本次展览还将出版同名展览图册《艺为人生——徐悲鸿的学生们艺术文献集》。不同于一般展览画册,此书是一部史记实录。开篇将有数篇相关研究专述,之后编辑者按照艺术家年龄先后排序,每位艺术家根据本人小传编年,列入作品和相关文献。除本次展览展出的作品外,再增加相当数量的未展出作品和文献资料,共计3200余张图片。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表示,徐悲鸿的学生们在20世纪前半叶的艺术活动和画作与中国社会生活变迁、民族文化复兴、美育事业发展紧密相随。这些人当中许多人终身担任教职,为民族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无法替代的贡献。相信通过这些艺术作品以及相关的图片、实物、文稿等,能将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这一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呈现给公众,还原这批艺术家及其作品应有的美术史地位,从而进一步启迪和促进当今美术的健康发展和延续。
展览将持续至20日,期间全部免费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