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由中国文联、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美协联合主办的以“生态与家园”为主题的第四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与往届相比,本届展览装置作品数量明显增加,另外“新面孔”的参展艺术家也很多,多数国外作者都是初次来华展示自己的作品,很多国内作者是凭借自己优秀新颖的主题创作初次入选,喀麦隆、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卢森堡、萨尔瓦多等国均是首次参展。
本届双年展围绕“生态与家园”主题创作的艺术作品,在内容上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批判性的、警示性的;一类是肯定性的、赞美性的。前者侧重于对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劣思想和行为的尖锐批判,对生态危机严重性的深刻警示;后者侧重于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意识和措施的积极肯定,对建设生态平衡的理想家园的热情赞美。在形式上,这些作品仍然以绘画、雕塑形式为主,同时也吸纳了一些装置、影像等新媒体形式。在风格上,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当代世界艺术风格多样化发展的态势。除主题展之外,另有智利特展和奥地利特展,将集中展示这两个国家风格鲜明的当代艺术。值得一提的是,智利特展的12位参展艺术家中,多位都是今年初智利特大地震的亲历者和幸存者,他们用摄影、装置等形式记录了地震引发的海啸以及日常所见的生态危机,相信可以使观者感同身受。居住并工作于奥地利的许多艺术家及其巨大的艺术潜力成为举办本次奥地利特展的基础,这是一次能够洞察奥地利最新一代艺术家的尝试,他们的作品具有一种新兴艺术的潜力,为了解未来的艺术发展趋势提供了一个角度。
9月20日晚,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颁奖仪式在京举行。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获奖名单在仪式上揭晓,其中最佳作品空缺,优秀作品奖为帕科卡特(印度)《圣河沐浴》、何塞胡安(阿根廷)《红12》、胡勒巴塔(蒙古国)《无题》、奥里里能布里克(德国)《色彩》,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奖为焦洋《平湖——萤映影》、罗斯《命运网线》、李晓巧《莲城旧事》。
9月21日,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学术研讨会如期举行,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与理论家围绕“生态与家园”这一议题进行探讨,理性探索“艺术与当代生态环境的关系”。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胡振民,奥地利共和国教育、艺术和文化部部长克劳蒂亚·施密特,外交部副部长李金章,中央外宣办副主任钱小芊,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蔡赴朝,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冯远,文化部党组成员李洪峰,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中国美协副主席王明明,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董伟,中国美协名誉主席靳尚谊,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以及路侃、范迪安、曾成钢、刘自力、刘健、詹建俊、王明旨、袁运甫、陶勤等文化部、外交部、美术界、文化界嘉宾,会同奥地利大使、塞浦路斯大使、爱沙尼亚大使、立陶宛大使、马其顿大使、塞尔维亚大使、埃及大使、希腊大使,以及阿根廷、巴西、保加利亚、加拿大、智利、哥斯达黎加、埃及、法国、德国、老挝、蒙古、荷兰、巴基斯坦、罗马尼亚、俄罗斯、塞尔维亚、新加坡、斯里兰卡、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泰国、土耳其、越南驻华使馆的公使、参赞及文化新闻官员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吴长江主持。
胡振民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说,为向世界展示我国全面开放的风采,加强全球范围内的艺术交流,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从2003年开始,中国文联、北京市政府和中国美协每两年联合举办一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现在已经是第四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以广泛吸纳各国有代表性的绘画、雕塑作品为办展特色,得到了世界各国美术家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参与,参展国从第一届45个增至本届85个,参展艺术家累计达1000人,观众累计超过100万人次。胡振民指出,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响亮地提出了“生态家园”的重要文化命题,充分体现了世界各国当代美术家关注生态环境问题的社会责任和文化立场,充分表达了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心声。
克劳蒂亚·施密特在开幕式致辞中说,在北京国际双年展中间,奥地利举办一个特展,题为“奥地利现代画展”,展出一批奥地利的年轻文化工作者的作品。这一奥地利的展览可视为两国友好关系在众多文化交流中的一个突出亮点。
刘大为在致辞中说,当代人类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第四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特意选定“生态与家园”的展览主题,表明中国与世界各国当代艺术家,面对生态环境有着共同的文化关怀和艺术担当。美术创作的立足点是以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自然生态为基础,本届北京双年展的参展作品不管是平面绘画还是立体装置,或者是摄影录像,都是本着“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和审美情怀,直面生命与自然辩证的存在关系,提醒人们珍视和尊重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以及生命得以升华的精神家园,同时也是对于世界当下艺术生态的集中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