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郑州是中国商代的国都,再看新密市超化这个地方,流淌了几千年的溱河和洧水孕育出太多的文明,超化吹歌就是在这片独特环境下产生的。
河南省新密市超化吹歌被称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它保留了许多中国传统音乐的符号,2007年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日,记者在河南省新密市超化镇采访时了解到,就是这个有着中国民族器乐活化石美誉、距今有1500多年历史的吹奏乐表演形式却面临着会演奏者寥寥,传承青黄不接的困局。
超化寺吹歌,又称超化吹歌,起源于北朝,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利用我国上古时代发明的乐器——管子为主奏乐器,结合笙、笛、箫等吹奏乐,配合韵鼓、云锣、锣、钗、钹、编钟等打击乐器,进行演奏的中国古代民族交响乐。
早在5000年前的黄帝时期,超化吹歌的主奏乐器管子就已经发明;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超化吹歌的前身“鼓吹曲”,就已经是高贵的皇家音乐;到了1500年前的超化寺鼎盛时期,超化吹歌即已进入超化寺,成为寺庙音乐;历史进入600年前,明代早期,吹歌这种古代中国音乐的形式,已经公然地走出了它高贵的象牙塔,流入民间,超化镇在这时就有“吹歌社”出现,服务于超化地区的寺庙和神社。
经过一代代传承,超化吹歌,到现在,仍然完整保存了30多个曲牌,分为宫庭类型、寺庙类型、民间类型,体现了宫庭音乐的典雅,寺庙音乐的庄重,民间音乐的欢快喜庆。它们仍然保留着许多中国传统音乐的符号,也因此超化吹歌被称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2007年,超化吹歌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个源于4000年前的商周时期、出自宫廷,被誉为中国民族乐器活化石的古老音乐,因为苦涩难学,因为后继乏人,因为其严格的行规,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
“演奏有一定难度,靠气流控制。这根管子有300多年了。”“300多年了!”“马上断代了,现在青黄不接。”“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里面奥妙很深,不容易学。”“管子是最难吹的,年箫月笛当下笙,三年管子不中听……” 年箫月笛当下笙,三年管子不中听,队员说,管子难学,三年还吹不成句呢。难怪现在新密只有两个会吹这种管子的,难怪中国中央音乐学院管子专家胡子厚试试这种管子,也只能摇摇头。管子同祖传的十八苗笙、笛子、箫、鼓、云锣、铙、钹等乐器配起来更具韵味,可惜紫竹做的同样有300多年历史的十八苗笙去年坏了,送到许多地方没人会修,如今只有用现代十四孔笙来代替了。“在中国河南省省会郑州市西南一个叫超化的小镇,吹歌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民间流传了300多年。 吹歌管子乐器
然而,记者了解到,由于超化吹歌比较难学,它的传承面临着断代、青黄不接的困局。
郑州市音协负责人对记者说,超化吹歌很复杂,学起来比较难,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学,所以会吹着寥寥。现在,在整个十几个人的吹歌队伍中,有商人也有农民,他们都有自己的事要做,也只能是偶尔吹吹。
另外,吹歌的行规很严,到现在,超化吹歌还保留着“不为红白喜事演出”的传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流行和推广。
超化吹歌面临的困局已经引起了河南省新密市相关部门的重视。新密市陆续建立了保护组织,制订了保护措施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