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昨天下午,被誉为当代思想大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院教授诺姆·乔姆斯基在北京大学举行媒体见面会,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为此次东方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8月11日,被誉为“当代思想大师”的美国重量级学者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首次造访台湾。并在台湾中研院发表演说。在演说中,他批评美国政腐口口声声反对恐怖主义,但其实全球头号恐怖主义国家就是美国,受美国制约的台湾则是帮凶之一。
13日晚,乔姆斯基接受北大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并发表题为“世界秩序勾勒:持续与变化”的演讲。北大百年纪念讲堂座无虚席,2000多位大学生以及语言学、哲学、数学、心理学、信息科学等相关领域的学者聆听了这位“当代认知科学之父”的演讲。
在北京大学,全球闻名的学者和政要来访并演讲实属平常,但是像乔姆斯基这样重量级的也难得,正如校长周其凤所说,这是一个特别的时刻,也将会是北京大学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刻。乔姆斯基来访是全国学术界的一桩盛事,被认为是继上世纪初罗素和杜威来访之后的最重要的西方哲人的到来,海峡两岸学术界为此共同成立了一个筹备小组,开通网站,接受全球听众报名。北大演讲是此次乔姆斯基东方之旅的最后一站,8月9日—10日,他在台北访问,作了两次公开演讲,并接受台湾清华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之后抵达北京,12日访问了北京语言大学并做主题讲座。
乔姆斯基在北大的演讲中分析二次大战以来国际关系的变化,阐述了对欧洲、美洲、亚洲等主要地区发展趋势的判断,并再次对美国在世界日新月异时依然维持冷战后控制世界的全球思维进行批评。有趣的是,与演讲之前一票难求的热切期待和两千余座位的讲堂座无虚席相反,乔姆斯基的整个演讲过程非常安静,他语速缓慢,声音也并不高。观众没有走动、嘈杂,也没有掌声,都在认真倾听。
演讲之后,听众共递交了150张提问字条。对于主持人选中的问题,乔姆斯基详尽解答。有观众请他如同勾勒世界秩序一样,勾勒一下自己。乔姆斯基选择了“不变”,这次他说,尽管情况在变,但我的承诺一直没变,我一直致力于为全人类解除苦难,我希望把余生用于科学研究。
乔姆斯基是美国当代著名学者、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更是一位伟大的语言学家。他在美国“当代全球最具影响力”100名公共知识分子评选中排名第一,同时也是美国《科学》杂志评选出的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20世纪全世界前10位最伟大科学家中目前唯一在世者。
人类对于自己的语言研究的历史上,有两个重要的里程碑,一个是20世纪初期索绪尔的结构主义。索绪尔把语言作为一个体现在某一个时间点上的抽象符号系统,他将研究符号之间的复杂抽象关系作为语言学的中心任务。另一个就是20世纪50年代乔姆斯基建立的生成语法理论,开创了形式语言学的先河。乔氏理论重新定义语言学的目的和任务,把语言学明确定位为对人类认知结构的研究,把过去侧重研究语言自身和语言文本,转过来为集中研究主司语言的人脑和研究语言的生物学属性。这一理论对20世纪认知科学的发展起了奠基性的作用。
以对政治批评严厉著称的乔姆斯基生活中是一个和蔼友善的人,在13日的演讲提问和14日的记者招待会上,遇到不好回答的问题,他总是耸耸肩,微微一笑,或者自嘲地开一个小玩笑。有人问道他放松自己和解压的方式,乔姆斯基回答“去工作”。他的学生、北京语言大学长江学者黄正德教授介绍,由于工作很忙,媒体约乔姆斯基采访通常要安排在数月之后,但是学生约他则会安排在一周内并且从不延期或缺席。
乔姆斯基教授1928年出生在美国费城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希伯来文教授。1945年—1949年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1955年开始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直到退休。乔姆斯基1949年结婚,他的妻子是语言学和语言教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