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青海

广西

上海 

河南

宁夏

天津 

陕西

辽宁

重庆 

吉林

山西

江苏 

湖北

贵州

四川 

湖南

新疆

浙江 

福建

广东 

云南

西藏

山东 

甘肃

台湾

安徽 

江西

投稿 

河北

澳门

联系我  

黑龙江  

内蒙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频道 > 学术研讨 > 详细内容
卫视低俗节目是麻木国人心灵的流毒
作者:陈清泉  发布时间:2010/6/17  阅读次数:16309  字体大小: 【】 【】【

   目前,雷人而低俗节目在全国遍地开花,作为大众公共传媒的国有电视台有义务、有责任把人间大爱中的真善美呈现在观众面前,而不是以金钱为准则,只为收视率失去品位为代价生产出众多低俗的垃圾节目,如果每个电视台都这样发展下去,我想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等将会漫漫的消失在神州大地。

中国青年报:节目低俗,为何总要广电总局出手

 对于越来越“越位”的电视相亲节目,广电总局终于不能坐视不管了。6月9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下发了《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及《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两份正式文件,对已经引起极大社会公愤的“相亲类节目泛滥、造假、低俗”等倾向着手整饬。  

  作为主管我国广电行业的政府部门,广电总局通过行政手段直接干预电视和广播内容方面的选题和制作,这显然不是第一次,也应该不会是最后一次。2007年,广电总局就曾叫停了重庆台的选秀节目《第一次心动》。据报道,广电总局关于规范婚恋交友类节目的通知发布后,各地电视台已经迅速做出回应,表示要严格把关节目品质云云。



  行业最高管理部门的行政干预,往往迫于无奈,我们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出台一种制度化的监管模式。

  其一,行政干预这种“快刀斩乱麻”的方式常常大快人心,也往往能赢得许多人的支持,但通常没有形成一个预防类似问题的制度。而在“堵”之前,电视台已经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耗费了公众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全国有那么多大大小小的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单靠广电总局通过行政手段去一一规范,怎么能忙得过来?!

  其二,在广电总局对这类节目进行规范之前,电视台实际上已经赚到了非常高的收视率,以及由此带来的广告、影响力等回报,而广电总局行政干预的惩罚性又太弱,根本无法遏制电视台今后再次播放低俗节目的冲动。恶俗选秀被规范后,又出现了恶俗电视相亲,就说明了这一点。

  另外,从电视节目的长远发展来看,过多使用行政干预,并不利于媒体内容的创新和发展。而在现实条件下,通过民间和媒体争鸣的方式来解决电视低俗问题(这通常是一些专家的呼吁),目前并不现实。在国外,媒体行业协会是解决此类问题的重要途径,这些参与其中的媒体深刻地懂得:如果他们自己不对传播的内容进行约束,那政府就有理由来干预,民众也可能会站在政府一边。而在我国,与媒体相关的行业协会几乎难以发挥作用,在政府的媒体管理部门对假新闻、恶俗电视节目做出规范和处罚前,很少有媒体的行业协会表达意见。

  当然,公众的抗议也是制约媒体内容的重要手段。但这种恶俗的电视相亲节目的收视率非常高,观众是“一边骂一边看”。不管监管部门怎么批判、专家如何表态,高收视率却是实实在在的。此时,电视台改变“导向”的动力并不充足。

  这样看起来,能对电视恶俗节目真正产生影响的,除了广电总局的行政干预,就剩下电视台的自律了。而单纯指望媒体以“自律”的方式远离低俗,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单一的指标之下,收视率以及由此带来的广告收入等,仍是衡量一个节目电视台最重要的指标。一些地方的媒体管理部门对当地媒体的要求除了时政新闻导向正确,就是收视率和收入。所以,尽管这次广电总局规范的电视台都属于地方台,但地方的媒体管理部门此前却对恶俗的相亲节目视而不见。自律的缺失,成为总局必须“管制”的理由。

  当前,各地上星的卫视台竞争的都是全国市场。而制造精品的新闻类栏目需要很高的成本,即使制成了可能也难以与中央电视台竞争,地方电视台高收视率和高收入的突破口就是娱乐节目,尤其是这种低俗的娱乐节目。这个时候,媒体或媒体工作人员的自律,就显得非常微弱。

  所以,很可悲的是,我们现在可能唯一能依靠的,似乎只能是广电总局的行政干预。其结果很可能导致一种悖论:越管制,越缺少自律,而自律越少,管制越多。笔者期待行业协会、媒体的评价指标以及公众的媒介素养都能有所改变,进而形成合力,共同规范媒体内容,而不仅仅是依靠行政干预。

中国经济网:“唯收视率”是电视节目低俗化的“罪魁”

  “姑娘们我告诉你,你们嫁人,没有5克拉以上的钻戒不要嫁。”“我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后笑。”……如非亲眼所见,实难想象如此露骨的拜金主义恶俗居然已大量充斥于本来作为主流媒体和主流价值观阵地的大众电视荧屏。

  婚恋相亲节目频频爆出的惊人言论,并通过大众电视传媒予以无限放大,正在不断挑战着整个社会的道德底线。广大观众“忍无可忍”,纷纷予以广泛批评,有良知的电视人开始站起来予以指责。

  是我们的社会道德真的败坏沦落到如此地步吗?以至于如此露骨的拜金主义居然登上了电视荧屏的“大雅之堂”。笔者以为并非如此,真善美永远是我们任何一个社会的主流,因为我们的社会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离不开真善美。

  那么本来作为主流媒体的电视荧屏为何却要“贩卖”这些低俗价值观呢?笔者以为,虽然其中原因颇多,但关键因素和决定因素却是“唯收视率论”以及其背后隐藏的广告收入和经济利益。

  收视率作为一个相对科学、客观的量化指标,能够反映一档节目、一个频道,乃至一家电视台的收视表现,如果运用适度,它会使电视媒体更好地服务于观众;但是,我们在强调收视率的同时绝对不能丢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应该是我们看待、分析与运用收视率的一个基础。

  应当承认,某些低俗化的东西可能会带来高收视率,但对电视人来说,如果一味迎合,放弃对核心价值观的坚持,这就是“媚俗”。

  电视行业“唯收视率论”的根源在于经济利益。有了收视率,电视台广告量就会激增。所以在“唯收视率论”的推动下,一些电视台甚至采用演员来冒充嘉宾,使电视相亲节目变身“情景连续剧”,雇佣的演员在荧屏上不断炮制出雷人言论,以混淆视听,赢取收视率。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事实真相和行业基本职业道德规范。

  如果任由电视行业低俗之风大行其道,电视行业的未来实在令人堪忧。低俗之风虽然一时赢得了收视率,但长远来看,无疑是“自掘坟墓”,必然遭到民众的唾弃。“娱乐至死”的前例早已多不胜数。

  如何拯救电视业?笔者以为这需要电视行业的从业人员首先对电视媒体的定位进行重新认识。我们媒体的功能本来主要有意识形态功能、社会功能、产业功能、娱乐功能等等,过去,我们对媒体过分强调舆论宣传的意识形态功能,导致电视节目过于死板,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物质文化需要,所以必须进行当代媒体改革。

  媒体改革后,成绩是主要,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媒体在释放产业功能的同时,产生了对经济利益的过度倚重,由此导致媒体社会功能和社会责任的日益缺失。个别电视媒体目前极度倚重娱乐功能,甚至不惜“娱乐至死”抢拼收视率,就是媒体社会功能缺失的一大体现。

  如何破除这种错误的趋向?笔者以为首先必须从破除“唯收视率”开始。有关部门须禁止各地电视台采用不科学不合理的“收视率末位淘汰制”,并同时建立一整套鼓励创作群众喜闻乐见、体现真善美的作品产生机制。目前我国电视行业,不是我们的电视工作者不愿意做积极向上、振奋人心、体现真善美的好作品,而是“唯收视率”这个体制导致有良心的电视人无法创作出时代精品,所以必须破除“收视率末位淘汰制”,才能带来电视行业的新风气。

  另一方面,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应该在电视行业大力开展“低俗化”专项整治活动,对于此次电视婚恋相亲节目低俗之风应该成立专门调查组,详细调查这些节目中是不是存在人为操作、使用演员的恶性情节,一经查出,必须对相关责任人严惩不怠。同时,应该加强电视行业监管和自律,探索建立一套整治电视行业低俗之风的长效机制,以根治电视行业低俗之风。  


来源:文艺在线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文章分享:

 尊重网友!请你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规定     友情链接

        

本版权归文艺在线网站所有,其图文资料严禁商业下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艺在线  copyright 2006-2080   信息部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2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