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青海

广西

上海 

河南

宁夏

天津 

陕西

辽宁

重庆 

吉林

山西

江苏 

湖北

贵州

四川 

湖南

新疆

浙江 

福建

广东 

云南

西藏

山东 

甘肃

台湾

安徽 

江西

投稿 

河北

澳门

联系我  

黑龙江  

内蒙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曲艺新闻 > 详细内容
退休老人退而不休 汇编巨著《中国京剧集成》
发布时间:2010/5/31  阅读次数:14717  字体大小: 【】 【】【

  日前,《中国京剧流派剧目集成》收录了50余位流派创始人和继承人擅演的220余出经典剧目在京宣告出版,堪称京剧史上最完备的京剧剧本汇编。全书共计划出版40册,目前已出版20册,预计于两年内全部出版完成。不过,让人想不到的是,编纂这部“牛”书的只是几位平均年龄在70岁左右的退休老人。  

据了解,该剧集共40余卷,囊括生旦净丑各行当名家流派经典剧目,时间跨度自民国初年到“文革”以前。为保证资料的翔实和准确,编委会走访了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内蒙古、黑龙江、辽宁等地的京剧专家和演员,搜集整理了大量演员及老艺人的口述回忆,并参照了传世的音像资料。    

  留住活化石的立体背影

  《集成》的编委都是内行人,主编是出身京剧世家的黄克,编委常立胜曾是科班出身的净行演员,吴春礼、赵晓东、蔡景凤、杨凌云等几位编委也都与梨园关系密切。在6位编委之外,还有一位不是编委的编委,72岁的哈鸿儒。虽然也是70多岁的人了,但是难活重活他都抢着干,参与整理了20多出剧目。

  与此前整理出版的纯文学剧本不同,《集成》首次将京剧还原为立体的舞台艺术,凡与舞台演出相关的事项,如人物行当、服装扮相、戏文、唱腔、锣鼓经、唱腔谱、身段把子、舞台调度,都一一记录在案,忠实、完整保存了名家流派舞台演出的全貌,为京剧传承提供了便利,同时兼具实用价值:票友可照此演习,剧团可据此排演,学校可用之授课。

  京剧兴盛时期剧目非常丰富,梅兰芳时代的名角们都能做到“半年不回头”,就是说演半年剧目都不重复。而今舞台上的传统剧目演来演去就是那几出。《集成》收录的剧目中,很大一部分都不曾整理出版过。不仅如此,他们还挖掘出一大批绝迹舞台多年、濒临失传的传统戏,为京剧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比如骨子老戏《翠屏山》,虽因涉及凶杀、色情被禁演多年。但它在京剧发展史上却如一个活化石,记录了京剧发展的一个历史横断面,即俗称京梆两下锅。光绪年间,河北梆子在京城兴盛一时,京剧也借梆子来造势,《集成》中就通过“毕谷云演出本”把它完整保留了下来。再如,《集成》收录的萧长华的《荡湖船》是一部从昆曲移植过来的剧目,剧中京剧演员要说非常流利的苏白。该剧剧情虽然非常简单,却反映出当时京剧演员的表演水平,现在已无人能演。

  和时间赛跑“抢”戏

  “说句吹牛的话,这套书在中国京剧出版史上称得上是空前绝后!”黄克自信地说。

  其实黄克并非吹牛,《集成》的确当得起“空前绝后”这四个字。所谓“空前”是指京剧出版史上从没有这么全面地收录了这么多出流派剧目的出版物。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京剧传统剧目整理本《京剧丛刊》、《京剧汇编》整理的都是文学剧本,没能把京剧作为综合艺术全面地展现出来。

  而“绝后”则是由于历史客观局限,许多老流派创始人及其传人陆续离世,能够整理流派剧目的人已经越来越少。谈到资料的搜集整理,编委们常常用到一个  “抢”字,很多时候他们都是在和时间赛跑,因为他们的组稿对象都年纪不小了。杨小楼是一代武戏宗师,资深票友、故宫博物院顾问朱家溍得其真传,整理了杨派名剧《麒麟阁》。但遗憾的是,他还来不及将其用工尺谱记下的昆曲唱腔翻为简谱就溘然而逝。后来,编委吴春礼将其翻译成简谱收录《集成》一书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南派大武生盖叫天武功盖世,他的剧目却无人整理。常立胜想到中国戏曲学院老教师赵雅枫教的正是这一派,已是耄耋之年的赵老师在学生的敦请之下,勉力整出《一箭仇》,总算保存了盖派一脉。

  三顾茅庐求真经

  几个老人编纂一部空前绝后的典籍,所有的剧目都得自己一一去访求、去敦请。

  徐碧云当年曾与梅尚程荀同时竞争四大名旦,虽然最后落选,但确实是一代名旦。为了整理他的经典之作《绿珠坠楼》,编委会派哈鸿儒和杨凌云三次前往上海请教徐派传人毕谷云。前两次去,年近九旬的毕谷云对整理剧本没有信心,只给了他们一点点资料,声称“家里正装修,资料都在阁楼里不好找”。但当他们将整理好的初稿给他看后,老人家变得热情起来,主动提出要整理更多剧目,还专门请他们吃饭。

  有时还得用激将法,才能“逼”出几出戏。老生流派有“南麒北马关外唐”之说,“关外唐”指的是当时长期在东北演出的文武老生名家唐韵笙。由于他以演关公见长,又被称为“关外红生”。为整理唐派剧目,他们找到唐韵笙的女儿唐玉薇。但唐玉薇学的是旦角,对整理父亲的剧目没有把握,所以并不热心,常立胜就故意说:“你看南麒、北马的戏都整理出来了,难道关外唐就没人整了吗?”这才说动了她。

  梨园行有说法:唱戏的是疯子,听戏的是傻子。

  《集成》从2000年和学苑出版社签订合同到全书出完一共得13年,但11年来6位编委每人只得到了1万多元的编辑费。不为钱,不为名,全凭着一股对京剧事业的“疯傻劲”,这些老人才能够坚持这么多年。

  主编黄克说:“这本书能面世,第一功臣是常立胜,主要组稿工作都是由他完成的。”常立胜说,推着他往前走的不仅仅是对京剧艺术的热爱,更是一种使命感,  “我是演员出身,对京剧有深厚感情,又懂戏,又懂编辑,做《集成》我义不容辞!”

  “义不容辞”,就是这四个字让这几位老人执著多年,躬耕于桌前、车上、路上,用心捧出这绝世典籍。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文章分享:

 尊重网友!请你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规定     友情链接

        

本版权归文艺在线网站所有,其图文资料严禁商业下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艺在线  copyright 2006-2080   信息部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2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