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武夷山山清水秀,又有知名的大红袍。于是张纪中来了,然后张艺谋也来了。张艺谋的《印象大红袍》实际上借用了国外音乐剧的形式。载歌载舞,也有爱情。音乐剧的确起了传播文化的作用。远的来说,《音乐之声》就让我们了解了美国的音乐还有奥地利在二战时候的情况。
既然前几个印象都很成功,又是张大导演坐镇,此次自然也是大手笔。360度旋转观众席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剧场范围内的高山、流水、都成为舞台布景,表演区卷轴方式表现,似乎看到的奥运会的影子。当然,每个艺术家都是在不断重复中重新创造,张艺谋也不例外。
就像,张艺谋永远都拿不到那座他梦寐以求的小金人。因为他缺乏打动世界人民的一种人类共通的情感或者信念-----光靠技术,只能做到视觉上的及至,如此而已。 作为“印象系列之五”,昨晚,由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再度打造的大型实景演出《印象大红袍》在福建武夷山正式公演。 “铁三角”一个不缺,现场坐镇,对来自全国各地媒体的“印象”问题,一一拆招。
和之前的“印象系列”一样,《印象大红袍》没有逃过在争议中诞生的惯例。早在1月底的试演阶段,湖南某官员以实名发帖形式,直指一哄而上的《印象》让全国的旅游景区呈现一片乱象,而各地旅游业并未从中实际获利,始作俑者张艺谋“功”不可没。在此之前,有关“印象系列就是团体操”、“印象系列就是简单复制”的质疑,从未间断。
对此,张艺谋开门见山,称“印象系列一直是赚钱的”。一旁的王潮歌以“背数据”的形式加以佐证:从《印象刘三姐》一年吸引130万观众,7年演了2000多场;到《印象丽江》不断加建观众席位,5000万投资很快回收;再到《印象大红袍》17万张预售票已经卖完,带动当地茶叶价格翻番。“铁三角”高调表态,印象系列对地方经济的带动很大,绝对是一桩“好买卖”,王潮歌甚至以有些狂傲的口吻对记者说:“有人说我们‘铁三角’是印钞导演,对这个称呼,我们觉得很光荣。”
提到所谓的“复制说”,张艺谋则以迪士尼为范例。他解释说,印象系列复制的只是“印象”这个名号以及三位导演的名字,至于演出,都是基于各地不可重复的风貌和人情而量身打造,所以“我们是复制,也是创新”。主持人追问,是否可以将“印象”比作中国的迪士尼,老谋子表示“可以”。而对此,王潮歌的回应更直接:“对这样的评价,我只能说‘谁说的谁无知’。迪士尼光在中国就复制2个了,音乐剧《猫》全球都复制十几年了,如果中国的印象系列真能复制到国外,那才叫‘牛’解。更何况我们还不是简单复制。”“铁三角”合作到何时?
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印象系列的这个“铁三角”,从2003年的第一部《印象刘三姐》开始,就牢固确立。王潮歌私下向记者确认,其中最具号召力的张艺谋,事实上的确以拍电影为主,投身印象系列一线的时间很少,只是在看景、创意方面稍加提点。
由此,对之前媒体追踪的陈凯歌、冯小刚争相执导大型实景演出,昨天,“铁三角”方面也一改以往,以更宽容的态度视之。樊跃说:“小刚、凯歌的加入,说明这事太好了,聪明人都跟上来了。我们喜欢和这些干事的人、创造的人,一起走向世界,走向高端。他们在鼓舞我们,对此,我们表示欢迎。”
据了解,今年年底,“系列之六”《印象普陀》即将出炉,而纷传的《印象日月潭》,“铁三角”表示目前还没有确定,“去年我们去台湾时,看了阿里山、日月潭、台北等地,有冲动想做,但具体在哪,怎么做,还没想过”。王潮歌同时表示,对于印象系列上市的想法,的确讨论过,“文化产业是大势所趋,我们有那么好的业绩,成功的商业脉络,所以上市老向我们抛媚眼,但这得看天时地利人和”。
不过,细看之下依稀能发现老谋子的印迹,如大屏幕就似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卷轴”。开场后,众多唐代仕女装扮的演员出门迎客,服装、神态及走路姿势极像《满城尽带黄金甲》里的宫女。当舞台转过茶馆时,又演起“竹林大战”,几十位绿衣少年手持竹子构成竹海,两位白衣“诗人”在竹林上空飞舞,俨然是《十面埋伏》加《英雄》的架势。而当舞台再次来到“印象茶馆”时,茶馆里出现了一位扮相酷似《三枪》中“麻子面馆”老板的人,这一幕很有“三枪味”。
成功的音乐剧,必须具备-----让人能记住的美妙歌曲,充满创新的舞蹈,一批固定的优秀演员,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至于舞台是否拥有最新的技术----- 我只想说,在音乐之声的时代,技术远远不如今天,但那个故事,那些歌曲还在流传。
2亿的投资,已经远远高过国外一线音乐剧的投资,但是,固定的舞台,让人没有印象的音乐,必须借助山水的画面,还有略显乏味的故事,都决定了这个剧目的局限性。如果印象系列始终拘泥在三寸山水之间,那么,在世界范围内,让中国的音乐,舞蹈,文化产生巨大影响,产生类似于《猫》这样的经济效益,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印象大红袍》只是去清秀的武夷山水中游玩时候的一道饭后甜点,离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还很远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