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刘长瑜,1942年生于北京,江苏无锡人, 中国青年京剧团副团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中国青年京剧团名誉团长。 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中国京剧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是第四、八届、九全国人大代表(北京),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1951年至1959年在中国戏曲学校学习京剧旦行表演艺术。曾随筱翠花(即于连泉)、华慧麟、雪艳琴、赵桐珊等名家学艺,1958年开始得到艺术大师荀慧生先生亲授,攻青衣、花旦、刀马旦,尤擅长花旦,学会《辛安驿》、《红楼二尤》等。1959年至1962年在中国戏曲学校实验剧团当演员并在戏校兼课。后又得到雪艳琴、李玉茹、童芷苓、俞振飞及汉剧陈伯华、豫剧陈素贞、姚淑芳、山西蒲州梆子王秀兰诸多艺术家的传艺指点。
《卖水》是刘长瑜的成名作,《春草闯堂》、《红灯记》、《红灯照》、《燕燕》、《玉树后庭花》等都是她的独创剧目,同时她善演的传统戏也很多,如:《红楼二尤》、《辛安驿》、《桃花村》、《四郎探母》等等。
《叶含嫣》、《坐楼杀惜》、《十三妹》、《秋江》、《桃花村》、《红灯照》等,在程式化的表演中透出生活化、性格化的活力。1983年她演出《红楼二尤》,前饰尤三姐,后饰尤二姐,不仅保留了荀派特色,而且在唱腔和表演中均融进自己的理解和创造。她还演出《昆仑草》、《平原作战》、《红灯记》等现代戏,尤以《红灯记》饰演李铁梅的成就最突出。
当凭借新作再掀“观赏热”的张艺谋、赵本山在“两会”期间频显明星风采,“革命样板戏”《红灯记》第一代“铁梅”的扮演者刘长瑜却选择独处,静静地考虑着中国京剧的出路。
“一出好戏是磨出来的,需要反复推敲、体会。”刘长瑜说,现行的“国家拨款”、“每年一部戏”、“演一两场便无声无息”的操作方式形成文艺院团“钱没少花,缺乏精品”的怪圈。一些剧目的基础很好,舞台、布景也没少花钱,但由于体制问题和浮躁风气,总是早早夭折。目前,尚未在市场经济中“下海”的艺术工作者的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国家拨款扶持的剧目,虽然可以对演员有所补贴,但演员在排戏过程中没有收入来源,且很多时候由于新戏的票房不理想得不到及时的劳动回报。此外,由于演员的职称直接与工资、住房等挂钩,使演员不得不对演出角色和剧本“挑肥减瘦”,出现“小角色没人演”的局面。相反,一些民间团体没有国家保障,“横下心”进行创作,反倒“表现不俗”。
曾任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刘长瑜提出过关于“国家设立戏曲专项基金”的建议。今年,在北京、上海的个别院团更新经营模式获得成功后,她也有了些“模模糊糊的新思路”:有潜力的剧目能否先招标,确定演职员,再从国家拨款中贷款,票房成功可获得剩余拨款作为奖励,不成功也可避免一次性拨款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