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从3月13日到31日,北京9艺术空间将举办“六七八当代艺术展”,集中展出了生于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当代画家侯庆、李迎迎、陈坤杰油画作品,从作品《流水观印》的不着一丝尘埃,到《琵琶记》中的那种近距离的欲望。显示的都是他那种令人迷惑而看似拧巴的逻辑。所谓人之不惑,不过是在表明己经到了一个清楚自己所面对的时期,解和不解其实己是一个定数。
很奇怪侯庆、李迎迎、陈坤杰的作品能这样放在一起。如果你知道,他们是生于六十年代,生于七十年代,生于八十年代,这种奇怪感一定会变为好奇。他们有他们的时代特征吗?这一点毋庸置疑,一定是有的,但这不重要,也没多大意义。我更愿意从年纪的变化去看他们的不同。二十、三十、四十,存在决定一切,从梦开始的地方到不惑的迷局。
我们的青春通常都是这样开始,像陈坤杰的作品,似乎一切任逍遥,你觉得他在那里,而他的思想还在云游。因为面对的还是模糊,那些未知的飞虫,那些尚未脱壳的生灵都在等待,等待他云游的归来。梦似乎还没有开始,而期待己经略显沉重,这正是作品的魅力所在。在那些略带神秘的夜的氛围中,飘浮的不是故事而是问题,那似乎是一些意识到而又无法提出的问题。可以说这是一种最最青春的状态,那些在后来被认为美好的青春的回忆,其实并不是真的美好,但却真的充满了魅力。
如果神秘主义的偏好与感性思维存在着某种逻辑关系,那么李迎迎作品的这种奇幻的组合方式,显现的就是这种感性化的特征。好在今天已不流行弗洛依德式的精神分析法,不然在这样的作品前,故事一定会被描述得天马行空。作品的解读犹于释梦的智力游戏,也许这种解读方式过于无趣,不太适合感性思维。当然李迎迎作品中那种一边叙说一边深藏的表示方式,略显神秘梦境特质的隐喻。
如果现实走出梦境,当意识到梦想并非甜蜜,现实也非残酷时,故事似乎开始无趣了。没有比侯庆的作品更为通俗的。你会看到他的技法的个性化,丙烯运用的独到,但看不见他深刻的表白,看得见的似乎太简单。然而,他的迷局其实存在于他一系列作品中,从他的《流水观印》的不着一丝尘埃,到《琵琶记》中的那种近距离的欲望。这种看似突然的转身,显示的都是他那种令人迷惑而看似拧巴的逻辑。所谓人之不惑,不过是在表明己经到了一个清楚自己所面对的时期,解和不解其实己是一个定数。
展览地点: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院798艺术区3818库内9艺术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