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香港特区政府1月21日宣布,正式在全港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以编制香港首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特区政府现已委托香港科技大学研究人员开展工作,并呼吁市民踊跃参与,提供建议。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包括表演艺术、社会实践、礼仪和节庆活动以及传统手工艺等。特区政府此次普查的项目非常广泛,涵盖香港人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祭白虎仪式、咸水歌、螳螂拳、盆菜以及蒸笼、腊味制作工艺等。
普查工作分两阶段进行,首期由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中心负责,调查地区包括元朗、屯门、荃湾、湾仔等地,预计于明年初完成,第二期则于今年年中展开。特区政府也号召广大市民踊跃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可以通过电话、E—mail或传真向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中心索取表格提交资料。目前,普查队正从香港现存文献记录、档案及录像资料中整理一份初步名录,再作进一步研究及调查。除了文献及档案记录工作外,普查队也会由研究人员进行访问、观察及拍摄纪录相关活动的过程。
粤剧成为香港首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粤剧被列为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香港首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发言人表示,显示粤剧艺术得到联合国肯定和认同。粤港澳三地政府已制定方案,进一步承传和推动粤剧发展,包括继续研究粤剧的历史和流派、加强粤剧推广和教育等。
民政事务局发言人表示,特区政府昨日与国家文化部核实,粤剧已被列为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此感到十分高兴。这次申请成功,显示粤剧艺术得到联合国肯定和认同。为保存和弘扬粤剧,三地政府已制定方案,进一步承传和推动粤剧的发展,包括继续研究粤剧历史和流派、加强粤剧推广和普及,通过演出和教育,让普罗市民和年轻人更深入认识及更多接触粤剧,从而进一步承传粤剧这门本土文化艺术。此外,三地政府亦会透过文化交流,将粤剧推介至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