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据Artprice网报道,“亚洲当代艺术”拍卖的总成交额首次超出美国。Artprice网收集了从2008年7月到2009年7月之间的12个月数据,亚洲当代艺术拍卖获得1亿3000万欧元,而美国当代艺术拍卖获得1亿2300万欧元。中国是这股趋势中最大的获益者,在同一时期从当代艺术拍卖中获得9500万欧元。根据报道,这意味着中国继续保持处于“全球地理艺术品拍卖收入排名第三位的位置”。
随着佳士得,苏富比和宝龙拍卖行这样的外国拍卖行在香港的建立,再加上香港和上海的金融实力都巩固了中国在这方面的地位。对于那些希望收藏亚洲艺术的人来说,这并不意味着当代中国艺术的价格又回到了过去几年的天价价格。从Artprice网的报道显示,2008年上半年,在中国售出的当代艺术作品的平均价格为65500美元,但是,在2009年的上半年,平均价格下降到了26800美元。
吴聿立:理性审视红火的2009拍卖业!
从春季大拍后频频出现的“回暖说”,到各地秋拍的红红火火,刚刚过去的2009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可谓是举世瞩目——无论是春拍还是秋拍,都无一例外地牵动着藏界和艺术品投资者的心,因为拍卖行业不仅是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支柱之一,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价格晴雨表和风向标。
“可以说,很多拍品的‘友情出场’与拍卖公司‘自拍自’的现象,也在很大方面促成了今年秋拍这一近似火爆的局面。拍卖在很多时候被业绩困惑着、劫持着,因为人们在衡量拍卖企业好与坏的时候,往往是以结果而不是过程来论英雄的,很多时候的很多做法可能是身不由己。”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研究员西沐和记者对话时说,“因此,2009年秋拍,在更多意义上可以被看做是一种即将来临的新一轮行情的一种期待与预期,而不拟将其看做为新一轮牛市到来的标志。”
秋拍火爆并非喻示牛市来临
记者: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尽管金融风暴很猛烈,但一年来几大拍卖行的拍卖纪录显示: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不仅未受影响,反而更加红火,这看似令人费解。
西沐:对这个问题,我们在以前的对话中反复强调:要谨慎看待。一方面,要看中国艺术品市场秋拍的红火是在怎样的一种条件下的红火,离开这种前提去无限度放大这种效应是一种盲目的情绪,是中国艺术品市场不理性不成熟的一种表现;另一方面,全球金融风暴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影响的主要部分是什么?这要认真分析。
中国艺术品市场近来或前面及以后几年所遇到的问题,其实与大家都在讲的金融危机并无太多的关联,如果说有的话,应该更多的是来自信心及人们对市场的一种观望态度。我们知道,中国艺术品市场,特别是当代作为第一大块的中国书画市场,其实从2006年就已经开始调整了,而到2007年,整个中国艺术品市场都已进入严酷的冰点期,只是不巧的是“屋漏偏遇连阴雨”——在2008年后半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很多人,特别是投资者(当然也包括投机者)面对着一场非常不可控的危机,在大的危机面前,首先影响的是人们对市场的信心,其次便是积极参与市场、进行投资的意愿,第三才是在中国艺术品市场投资构成中来自中国内地以外部分的资金。近几年来,这部分资金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了。除了个别极块之外,投资的主体,还是中国本土的投资者及藏家。所以说,我们不能把艺术品市场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都推给金融危机。今天,是我们反思、总结与重构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时候了。
事实上,拍卖业的品牌竞争给更多的拍卖行,特别是一线拍卖行制造了更多业绩与成交量上的压力,尤其在成交量的额度上,很可能会成为不同拍卖公司竞争与攀比的最为有效与抢眼的法宝。可以说,很多拍品的“友情出场”与拍卖公司“自拍自”的现象,也在很大方面促成了今年秋拍这一近似火爆的局面。拍卖在很多时候被业绩困惑着、劫持着,因为人们在衡量拍卖企业好与坏的时候,往往以拍卖成交量来看人气、看势头、看运作能力,以结果而不是过程来论英雄的,很多时候的很多做法可能是身不由己。
我们认为,2009年秋拍,在更多意义上可以被看做是一种即将来临的新一轮行情的一种期待与预期,而不拟将其看做为新一轮牛市到来的标志。因为两者之间的距离,用时间来衡量,还不是一个较小的时间段。所以说,对行情的判断来说,其象征意义大于其实质上应有的意义。
拍卖业走向品牌竞争之路
记者:就总体发展而言,我觉着中国艺术拍卖行业还是在进步的,起码部分收藏家的分析判断能力在提高。那么,您认为去年的拍卖业有哪些可圈可点的地方呢?
西沐:从几家比较重要的拍卖公司秋拍业绩来看,比春拍都有了不同层次的增幅,有的几乎翻了一番,这对信心缺失的艺术品市场来说无疑是一针强心剂。特别是新进入市场的卖家与资金,已占了成交额的很大一部分。我想,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一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投资信心在不断地恢复,我们可称这部分为恢复性增长;二是拍卖业也在转型,即不断走向品牌竞争的路子,力推经典之作与典范型艺术家的作品,为藏家提供更为全面系统及深入的服务,为藏家创造价值,已成为作品牌竞争的重要方面与内容;三是走出调整期与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藏家与投资者,对艺术品市场的投资收藏又有了更多的感悟与理性,投资收藏行为与判断更加务实、成熟;四是艺术品市场结构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不同的板块都在形成不同的收藏人群与投资者群体,多个热点、多种选择,使中国艺术品市场对投资者的选择有了更多、更新的包容度与更大的容量;五是资本市场的关注与迫不及待的尝试,使中国艺术品市场金融化与资本化的势头不断地显现出来,新的买家与新资金的不断介入已初现端倪;六是收藏文化的形成及收藏家的求真求实的收藏精神的成立,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成果。它的产生与发展,为中国艺术品市场整体素质的提高打下了基础,提供了非制度性的保障;七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新资源新发现的不断进行,使市场的热点不断更迭,吸引了藏家与投资者的目光与参与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常说,“中国文化从来都不缺资源,缺的是发掘与发现。”这句话对中国艺术品市场来讲,也不例外——我们缺的可能不仅仅是经典作品与典范艺术家,很多的时候可能是挖掘与发现。
中国艺术品市场敏感且脆弱
记者:拍卖行毕竟是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最主要的交易途径之一,这种红火无形中会带给藏家一定的信心,激励艺术品市场发展。
西沐:是的!苏富比去年秋拍的不佳表现,很快被认为是全球艺术市场“转熊”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中国艺术品市场2009年秋拍的良好表现又往往被一些人士解读为牛市的来临。因此,艺术品市场是一个以信心为基座的体系,金融风暴彻底动摇了不少投资者的信心。当投资市场整体出现问题的时候,这些投资性的资金就会从艺术市场中撤离。中国艺术品市场具有高敏感性与脆弱性。说其敏感性,主要是由于其离实物经济形态较远,人们对其状况及规律的把控始终处于一种信心不足够多的状态,所以实物经济市场上扬,艺术品市场会表现出6个月~8个月的滞后期,而实物经济市场下跌,艺术品市场往往会应声而降,反映出较高的响应性来。并且艺术品市场的脆弱性更多地来自市场规模不大,以及市场化体系不健全等几个方面。艺术品市场的这些表现,导致了当今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与流弊,尤其是脆弱性的聚合与释放的难以预知性。
当然,可控性在这时就会是一个更加难以把握的问题,这是由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现状所决定的。我们知道:拍卖行业是现阶段中国艺术品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支柱之一,拍卖行业的发展健康与否,可以说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未来发展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拍卖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风向标与价格的晴雨表,拍卖市场所传递出的市场信息,具有公开性与透明性,极易被人们当作一种重要的市场标示。
当代中国书画不会快热快升
记者:其实,中国艺术品的交易途径很多,比如艺术博览会、展览会、画廊等,在过去的一年里,它们承担了怎样的市场交易份额?
西沐: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交易额看上去是一个数据,其实是一个复杂的状态。由于不规范与不理性,很难有人或机构给出一个准确的数字。我们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交易规模有这么几部分组成:一是私下交易,主要指画家私下交易与画商私下交易;二是画廊交易;三是拍卖市场交易;四是机构与市场交易。其中拍卖交易与画廊交易理论上是可以统计的,而私下交易量大又隐秘,很难统计。但根据不完全统计与估算,在过去一年里,拍卖市场的成交额大约近200亿元人民币,约占市场总份额的一成五,画廊的成交额近百亿元人民币,约占市场总份额的近一成;私下交易的成交额估计已突破千亿元人民币,约占市场总份额的七成多。而据估算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成交额约为1400亿~1500亿元人民币。
记者:请简单盘点一下2009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
西沐:中国艺术品市场正处在一个最为关键的时期,2009年人们更加关注艺术品市场机制及支撑体系建设。如何从市场的供求关系入手,在不断地调整市场结构的过程中扩大市场规模、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金融化、规范化发展的进程,依然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一个主题。我们看到的是,民间创新与民间资本的力量目前还是市场发展的主导力量。
宏观上讲:一是随着全球艺术品市场区域结构的调整,全球艺术品市场亚洲力量的不断崛起,大中华圈的整合能力在增强,北京作为世界艺术品中心的地位呼之欲出;二是全球艺术品市场金融化正在成为一个世界问题,并在危机后将演绎成一个新的潮流与新的发展视角。我们认为,加快发展艺术品资本市场,是进一步推动艺术品市场发展的重要方面;三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是起步较晚且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小型市场,在近10年的发展中也存在着不少泡沫。
微观上讲,中国艺术品市场将进入一个重要的转型期。五大板块的排位不断发生变化,目前的排序是中国近现代书画板块、中国古代书画板块、陶瓷杂项板块、油画雕塑板块、当代艺术板块,中国书画市场仍是一“股”独大,对资金的凝聚力在当下非常强势,相比之下,其他板块还无法与之比拟。在中国书画板块中,古代书画与近现代书画表现尤为抢眼,特别是近现代经典名家的经典之作,可谓是关注的焦点。当代中国书画艺术家的作品,需要水落石出的过程,不会快热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