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名噪海内外的第五届中国名石雕刻艺术展将于11月14日-16日在三坊七巷南后街举办。展览由福州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主办,这是中国名石雕刻艺术展首次移师福州举行,同时也是这项极具影响力的全国性工美大展首次吸纳台湾名石展出。
本届中国名石雕刻艺术展,将展示中国名石风采和精湛技艺,加强名石文化的宣传普及和学术研究探讨,促进名石产区之间的合作交流。展区位于南后街35号,共分5个展区,分别为福州、台湾、巴林、青田、临安展区,共140~160个摊位,展示2000多件福州寿山石、内蒙古巴林石、浙江青田石、昌化鸡血石中国四大名石的精美雕刻艺术作品及台湾地区的观赏石,向福州市民展示鬼斧神工的石雕精品及丽质天成的奇特原石。
展会期间,全国从事石雕行业或研究工作的相关院所及学(协)会、工艺美术大师、收藏家、经营者200多人将汇聚福州,参加中国名石雕刻艺术高峰论坛,共同探讨振兴国石方略,并参观首次对外开放的寿山石观光洞、寿山国家矿山公园、中国寿山国石馆。
寿山、青田、巴林、昌化,共称中国四大系名石
寿山石
寿山石是我国最有名的印章石,因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北郊寿山乡而得名。为“四大系印石”之首。寿山石的主要成分为粘土矿物叶蜡石。因含有少量各种金属元素杂质,使寿山石颜色丰富,硬度也高于纯叶蜡石,为2~2.5,密度为2.65~2.90。此硬度使其非常适合于刀刻,加之石质细腻柔润,使得雕成的工艺品具有非常润泽的油脂光泽或蜡状光泽。更因其有细微的脆性,运刀之时,手感极佳,透出浓厚的“金石味”,深得金石雕刻家们的喜爱。
寿山石在我国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了。从古至今,被分出了许许多多的品种,但基本可根据其中地和产状归入三类,即“田坑石”、“水坑石”和“山坑石”。以田坑石质量最优。
田坑石:是指在水田里零星产出的寿山石,多以小块且形似卵石状产出。有白色、黄色、红色、黑色等颜色。根据颜色通常可将田坑石分为田黄(也称黄田)、白田、红田、黑田、银裹金(有白色色皮的田黄)、金裹银(有黄色色皮的白田)等品种,其中以田黄最为珍贵,素有“石帝”之称。半透明或更透明的田黄,被称为田黄冻,是田黄之极品,寿山石之冠。田黄石质细润,多可见似萝卜内的丝网纹之纹理,俗称“萝卜纹”。颜色以金黄、桔黄、枇杷黄最佳。田黄产量稀少,优质者价高黄金数倍,常以百万元计。以田黄雕制的印章或工艺品,有不少传世佳作或名闻遐迩价值连城。如著名的历经五代帝王传至末代皇帝溥仪之手的乾隆御用三连章、咸丰皇帝遗给慈禧曾经大显威严的“同道堂”印等,均为田黄所制。除田黄外,红田、金裹银、银裹金等也是珍贵稀有品种,价值极高。后两者常用其天然颜色的色皮雕刻俏色浅浮雕印身,深具韵味。
水坑石:指寿山乡南面坑头矿脉中产出的寿山石,位于寿山溪坑头支流之源,故又名“坑头石”。透明度较高,多呈半透明,也有近透明者,光泽较强。寿山石中的许多“冻”、“晶”品种多属于此类。所谓“冻”,指质地细腻的半透明品种。所谓“晶”,则指质地萤澈的近透明至透明品种。水坑石中的优质品种有水晶冻、鱼脑冻、黄冻、桃花冻(白底红点)、玛瑙冻、天蓝冻、环冻(有泡状小圆圈分布)、牛角冻(墨灰至黑色)、鳝鱼冻(黄灰色)、掘性坑头(产于坑头洞沙土中需挖掘而出,半透明,常有萝卜纹和红筋)等等,多以颜色、透明度及花纹特征命名,望名知义。优质的冻石也是寿山石中珍贵的佳品,同样不可多得。
山坑石:顾名思义,是指寿山乡里周围山上矿坑中开采的寿山石。主要分布于寿山、月洋两乡方圆十几公里内。山坑石的品种,主要以具体产地甚至矿坑命名,也有以质地、透明度和颜色等因素命名者,品种多达70余种。其中较著名的品种有以产地或矿坑命名的都成坑石、高山石、善伯洞石、旗降石、墩洋绿等品种,也有以颜色或花纹特征等命名的豆叶青、芙蓉石等品种。山坑石是目前寿山石的主要来源,质量虽不及田坑及水坑石,但也有不少优质玉料。以芙蓉石最优,光绪年间曾与田黄、昌化鸡血石并誉为“印石三宝”,有白、黄、红、淡青等色,石质温润凝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