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次政府间委员会常规会议正式批准海南省“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标志着黎锦技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终获成功。
海南岛黎族民间织锦。有悠久的历史。产于海南岛的黎族居住区,《峒溪纤志》载:“黎人取中国彩帛,拆取色丝和吉贝,织之成锦。”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记载的“黎单”,“黎幕”宋代已远销大陆,“桂林人悉买以为卧具”。
黎锦多用于妇女筒裙、摇兜等生活用品。今海南通什专设有“黎锦研究所”从事研究和生产。中国纺织艺术的一朵奇葩。
据报道,全球共有八个国家在此次会议上提交了十二项申请列入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候选项目,中国申报的三个项目“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全部通过列入名录。对于遴选出首批列入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遗产项目,缔约国要承诺制定专门的保护计划,并将可获得专门为此设立的基金的资助。
联合国评审专家对海南黎锦技艺给予高度评价。对居住在中国海南的黎族人民的纺织技术,包括他们的纺、染、织、绣技艺,特别是染、单面织和双面绣技艺,专家认为,这些纺织技艺源远流长,以口传身授的方法代代相传,从先秦一直延续至今,当前仍然在黎族人民的社会和文化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专家还认为,因为黎族人民没有文字,纺织活动成为记录他们历史的主要方式,而且这一活动进行的方式使之成为一种集体的非物质遗产。因此,黎族纺织品以一种独有的,堪称楷模的方式为中国棉纺织传统,同时为世界手工技艺遗产作出重要贡献。
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邓景华表示,今后海南将重点保护和培养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人、建立传承村、鼓励家庭保持或恢复母女传承方式,使该技艺后继有人,同时建立纺染原料基地、建设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档案和数据库,为该项目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