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上党堆锦艺术,俗称长治堆花,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古上党地区(今长治市)所特有的民间传统手工品。也是工艺美术行业中唯一保留的一个地域性民间本土手工艺品种,是宝贵的文化资源。
公元707年4月,李隆基以临淄王别驾潞州(今长治)时,将宫廷里用丝绸制作的工艺品堆绢带到上党古城,后流入民间。经千余年的历史沧桑,这一手工技艺日臻完善。
1915年,李模父子的一套《春夏秋冬》堆锦四条屏,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荣获巴拿马博览会银质奖,蜚声海内外。民国年间,艺人们还为冯玉祥、吴佩孚、阎锡山等军政要员制作过堆锦肖像,收藏堆锦曾一度成为当时达官贵人追逐的一种时尚。
新中国成立后,上党堆锦曾作为国礼馈赠给前苏联和朝鲜,并大量出口加拿大、美国、英国和东南亚地区。 唐神龙三年(707年)四月,未登基的唐明皇李隆基以临淄王的封爵、卫尉少卿的四品官任潞州(今长治)别驾时,不仅把宫廷音乐带到潞州,也将宫廷里用丝绸制作的手工艺品堆绢带到了闻名全国的潞绸产地上党古城(今长治),流入民间,从此上党地区就有了一种叫堆花的手工艺品。千余年的积淀,千余年的传承,上党大地悠久历史文化传统,朴实的民风民俗,聪慧的能工巧匠,丰富滋润了上党堆锦艺术,这一手工技艺日臻完善。这朵民间艺术之花,渐渐发展为传统深厚、风格独特的传统工艺美术品。
公元1915年,李模(1867—1933年)、李时忠(1891—1967年)父子历时三个月精心制作的一套春夏秋冬堆锦四条屏,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荣获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银奖,而与杏花村汾酒齐名,蜚声海内外。这是封闭的山西有史以来获得的两个世界奖项。也是成千上万种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中仅有四项获此殊荣的一个。一时间,收藏上党堆锦成了达官贵人、商贾富豪追逐的一种时尚和夸耀自已身世的资本。现存于祁县乔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榆次常家庄园的数十幅(件)上党堆锦精品均出自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期间。
新中国成立后,上党堆锦重振生机,曾作为国礼馈赠朝鲜和前苏联。1964年广交会后上党堆锦开始大量出口美国、英国、加拿大和东南亚诸国。“单八仙”产品的大批量生产,把手工作坊式的手工艺品向流水作业线迈出了一大步。为“文革”初期大量堆制毛主席各个时期的堆锦像奠定了基础。到1969年堆锦制作人员达到150人左右。这个时期毛主席像的脸、手都是彩印在裱糊了的丝绸上,工艺也较简单,艺术价值虽小,但实用价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却很大。1972年由凃必成设计、李氏最后一个传人李时杰和凃必成共同堆制的上党堆锦《秋翁遇仙》、《八仙过海》参加了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的全国第一届工艺美术展览。从1964年到1972年是上党堆锦文化艺术千余年来的鼎盛时期。此后凃必成的堆锦作品又参加了1978年和1987年在北京举办的第二、三届全国工艺美术展览。然而,就从那时起上党堆锦艺术慢慢地从人们视线中消失,濒临灭绝。
1997年1月,从事上党堆锦文化艺术设计、制作和研究工作三十年的高级工艺美术师凃必成以保护祖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高度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开始潜心投入到对上党堆锦这一有着千余年历史文化艺术遗产的抢救、恢复、保护、传承、开发和工艺创新的工作中来。他筹措资金、物色人才,创建了山西省长治堆锦研究所。1999年,凃必成的堆锦新作《迈向新世纪》荣获“中国民间工艺美术迈向新世纪创作大展暨博览会”银奖,《领袖的风采》获铜奖,《八仙图》获优秀奖,同年,上党堆锦荣获山西省优质产品称号。